时间: 2025-05-05 01: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31
遣怀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羲和走驭趁年光,
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
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
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
穷通生死不惊忙。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的主题。诗中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仿佛是羲和(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驾车追赶着光阴,不允许人间的日月长久。因而四季如电般迅疾,连两鬓的白发都没有时间变得苍苍。生命的荣华与衰老都是命中注定的,壮年之后的衰老也是常态。诗人和自己的身心已经达成约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生死都不再惊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羲和的故事来源于《山海经》等古籍,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诗人用其形象传达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赋,尤其以“新乐府”运动而闻名。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欢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荣华与衰老,面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白居易的《遣怀》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羲和这一形象,表现出时间的急速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开头两句,诗人以“羲和走驭”来形容时间的飞逝,仿佛是神话中的神明在驱赶光阴,不允许日月在凡间长久停留。这种意象不仅生动形象,也引发读者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用“遂使四时都似电”传达了四季更迭的迅速与无情,最后以“争教两鬓不成霜”来表达自己对老去的无奈。白发的出现仿佛是时间的标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后面的两句则转向对命运的思考,生命的荣华与衰老皆是命中注定,诗人接受了这一常态,并与自己的身心达成了一种和解。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命的沉思,白居易用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生死与命运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超然洒脱的境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死的淡然态度,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智慧和人生的洒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测试:
选择题:羲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
B. 时间
C. 自然
D. 友情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四时都似电”表达了对时间的__。
判断题:诗人对生死持有悲观态度。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遣怀》,领悟其中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