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32:16
赠盛翰林 作者:祝允明 〔明代〕
卞和能识玉,荆山得良宝。知玉不知人,屡刖自残槁。孟尝有内珍,何意货贿间。灵物不能舍,神珠自来还。盛公抱天瑞,手把山龙章。惓与时人观,放之瀛壶傍。朝披金光草,夕悬明月珰。适从具茨来,独宿白玉房。凡夫亦知宝未得,先生傥肯示以求之方。
卞和能够识别玉石,在荆山得到了珍贵的宝物。他知道玉石的价值却不知道人的价值,因此屡次被砍去脚趾,自己也因此枯槁。孟尝君拥有珍贵的宝物,为何要在货物交易中显露。灵物不会被舍弃,神珠自然会回来。盛公怀抱着天赐的吉祥,手中握着山龙的图案。他愿意与世人一同观赏,将其放置在仙境之旁。早晨披着金光闪闪的草,晚上悬挂着明亮的月珰。刚从具茨山归来,独自宿在白玉房中。凡人也知道宝物尚未得到,先生若肯指示寻求的方法。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书法亦颇有名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祝允明赠给盛时泰的,盛时泰是明代官员,翰林学士,诗中赞美了盛时泰的才华和品德,将其比作珍贵的宝物和仙境中的神物,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卞和、孟尝君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引用,以及对仙境奇珍的描绘,展现了盛时泰的非凡才华和高尚品德。诗中“盛公抱天瑞,手把山龙章”一句,直接赞美了盛时泰的天赋和地位,将其比作天赐的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后文通过“朝披金光草,夕悬明月珰”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盛时泰的超凡脱俗,仿佛他来自仙境,拥有凡人难以企及的宝物和智慧。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盛时泰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敬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仙境意象的运用,赞美了盛时泰的非凡才华和高尚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卞和”是因为什么而著名? A. 发现和氏璧 B. 发现荆山 C. 发现孟尝君 D. 发现山龙章
诗中的“盛公”指的是谁? A. 祝允明 B. 盛时泰 C. 孟尝君 D. 卞和
诗中“朝披金光草,夕悬明月珰”描绘的是什么? A. 仙境 B. 荆山 C. 具茨山 D. 白玉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