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5:04
春草池塘太液旁,
水精宫殿牡丹香。
惭非绮里攀鸿翼,
也侍承华宴凤庄。
玉唾银钩看落笔,
绣袍金碗拜盈箱。
迎门儿女牵衣袖,
搜得随侯与夜光。
春天的草生长在太液池塘旁边,
水晶般的宫殿里飘散着牡丹的香气。
我惭愧自己不如那些美丽的女子,
也只能在华贵的宴会上侍奉。
只见那玉唾银钩在纸上轻轻落笔,
穿着绣袍的我恭敬地捧着金碗。
迎门的小儿女牵着我的衣袖,
我发现家中有随侯与夜光的珍宝。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情世态,且常带有哲理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相对安定,社会繁荣,文人墨客常在春日聚会,赏花饮酒,表达人生的享受与追求。诗中反映了当时的宴会文化和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的《谢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晏荣观堂,颁赐金杯襭》是一首极具春日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荣华富贵中对自身地位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春草、池塘、牡丹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前两句描绘了环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而后则转入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高贵生活的渴望和惭愧。
在“惭非绮里攀鸿翼”一句中,诗人自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因自身的平凡而感到不安。在宴会上,虽然身着绣袍、捧金碗,依然感到与那些高贵的人物有着一段距离。“迎门儿女牵衣袖”则展现了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使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整首诗既有对外在美的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位置的认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自我位置的认知展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对家庭温情的珍视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诗中提到的“太液”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流
B. 池塘
C. 山脉
D. 丘陵
“惭非绮里攀鸿翼”中的“绮里”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地方
B. 富贵的生活
C. 自然景色
D. 艺术作品
诗中提到的“随侯与夜光”是指什么?
A. 珍贵的宝物
B. 一种花卉
C. 美丽的景色
D. 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