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24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澀短刀何足云。
这首诗描绘了日本刀的传说和作者对日本的眷恋之情。诗中提到,昆夷之地与中原的道路已经不再通畅,世上对玉石的切割工艺也无人能及。如今,日本的宝刀已经进入市场,经过越国的商人从东海带来。鱼皮包裹的香木刀鞘,黄铜与白铜相间,制作精致。传说中,这些刀是由能工巧匠练就,佩戴可以驱邪避凶。日本这个地方土壤肥沃,风俗淳朴,传说徐福曾经欺骗秦朝百姓,留下来采药。百工齐心协力,至今器物精美。往昔的贡品往来频繁,文人墨客常常相互交流。徐福的书籍在他离去时未曾焚毁,逸存的书籍至今仍在。朝廷的命令严禁其传至中国,导致世人对古文一无所知。历史的典籍被埋藏在浩瀚的海洋中,无人能通。让我感慨不已,坐在这里哭泣,锈迹斑斑的短刀又算得了什么呢。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日本刀歌》是欧阳修对日本刀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工艺品的欣赏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敬意。该诗成作于北宋时期,正值中日文化交流逐步增多的阶段,诗中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
《日本刀歌》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日本刀的诗,更是借刀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缅怀与对交流限制的惋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日本刀的工艺之美,刀鞘用鱼皮装贴,黄白色的金属材料相间,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湛。这种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此外,诗中提到徐福的传说,使人联想到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传承。徐福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象征着中日之间古老的文化交流,而他带来的书籍未被焚毁,成为历史的见证,增添了诗的厚度。诗的最后,欧阳修感慨“锈澀短刀何足云”,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显示了他内心的悲哀与无奈。整首诗在工艺与文化、历史与现实之间构建了一种深刻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日本刀的赞美同时,也对古典文化的缺失与遗憾进行了深情的反思。
全诗表现出对日本刀工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化的感慨和对交流限制的惋惜,反映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思考。
《日本刀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徐福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诗中对日本刀的描写主要强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