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0:01
久闻历下亭名古,今识亭窗向水开。
恬静湖光归几席,翠微山色入追陪。
一城砧杵秋声远,几处蒹葭野岸隈。
莫道终宵人迹少,涵虚应有夜珠来。
我早就听说历下亭的名字古老,今天才知道亭子的窗户对着水面开放。
湖水的宁静光影映照几张席子,翠绿的山色伴随着我追逐的目光。
远处一城传来砧杵的秋声,几处野岸上长满了蒹葭。
不要说整夜人迹稀少,空旷的地方一定会有夜晚的明珠降临。
作者介绍:胡季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历下亭作为名胜古迹,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此诗写于诗人游览历下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闲适与雅致。
《历下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历下亭的恬静之美和周围的自然景色。首句便引入了“历下亭”的历史感,展现出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敬重与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亭窗与水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水波荡漾的声音。
“湖光”与“山色”的结合,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砧杵秋声”则是一种生活的气息,仿佛在提醒读者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生活仍然在继续,富有生气。
最后一联“莫道终宵人迹少,涵虚应有夜珠来”更是点睛之笔,诗人以“夜珠”来象征夜晚的美丽,暗示即使在看似孤寂的环境中,依然存在着无限的美好与可能。这种对于孤独与宁静的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测试:
《历下亭》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夜珠”比喻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砧杵秋声”想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下亭》这首诗的魅力,领略古典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