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9:10
巾屦诸方遍,莓苔一室前。
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
斋钵都人施,谈机海外传。
时应暮钟响,来度禁城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僧的静谧生活场景:四处的布鞋和头巾散落一地,室外的莓苔生机盎然;枯萎的花瓣在轻声吟唱中落下,孤独的月亮在空中显得格外圆满;斋饭的钵盂被众人施舍,僧人们在谈论着佛理,声音传向远方;此时,暮钟响起,仿佛将禁城的烟雾也一同度过。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提倡简练而有力的文风。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
此诗写于欧阳修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及禅宗思想的深入思考之时。此时的他已在官场历尽沧桑,尤其对佛教的理解与追求,促使他创作出这样的禅意诗篇,既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禅宗生活的简朴与深邃。首句“巾屦诸方遍”即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表现出僧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接下来的“莓苔一室前”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苔藓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宁静。
“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一联,通过枯萎的花与孤月的对比,表现了无常与圆满之间的哲学思考,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禅意的圆满;而“斋钵都人施,谈机海外传”则反映了修行者之间的互助与智慧的传递,表达了对佛理的探讨与追求。
最后一句“时应暮钟响,来度禁城烟”又将诗意引向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对比,暮钟的响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俗的纷扰,提醒人们在繁华与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气息清幽,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以禅意为主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展现了一种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
“巾屦诸方遍”中的“巾屦”指什么?
A. 头巾和鞋子
B. 书本和笔
C. 饭菜和器皿
D. 花草和树木
“孤月定中圆”中“孤月”表现了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繁忙
D. 快乐
诗中“谈机海外传”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讨论政治
B. 交流佛理
C. 讲述故事
D. 传递消息
可以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但在意象的表现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