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0:48
赠王粲诗
曹植
端坐苦愁思。
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
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
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
惜或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
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
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
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
自使怀百忧。
我端坐在这里,心中充满愁苦与思念。
我整理衣衫,准备西行。
树木吐出春天的花朵,
清澈的池水奔涌而流。
池中有只孤独的鸳鸯,
悲鸣着寻求伴侣。
我愿意抓住这只鸟,
可惜没有轻便的船只。
我想要回去,却忘记了故乡的道路,
只顾回望,心中满是愁苦。
悲风在我身旁呼啸,
羲和的车马匆匆而逝,留不住时光。
阴云笼罩万物,
我又何必惧怕沼泽的滋润不够呢?
是谁让你多愁善感?
难道是你自己让心中充满忧虑?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代表。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个体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植与王粲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情感的纠葛。
《赠王粲诗》展现了曹植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诗风。诗中,作者以端坐苦思的姿态开篇,引出内心的愁苦,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春华的绽放和清流的奔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外相应的和谐美。孤鸳鸯的哀鸣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想要执鸟,却又感叹无舟可渡,这一情景令人感同身受。
同时,诗中提到的悲风与羲和的逝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重阴的意象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阴郁,似乎在表达即使万物因阴云而润泽,但愁苦却难以消散。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感伤和对友情的惆怅,抒发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最后一句“自使怀百忧”更是点明了诗人在困境中反思自我,揭示出愁苦往往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曹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鸳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答案:B
“羲和逝不留”中的“羲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太阳神
C. 诗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赠王粲诗》和《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赠王粲诗》更侧重于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直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