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6:45
偶来高树下,独坐青苔石。
涧雨落余霏,衣裳淡生碧。
道因微物悟,理向玄言析。
习静自无营,何妨处嚣寂。
偶尔来到高大的树下,独自坐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
山涧的雨水洒落,留下了细腻的雨丝,衣裳因而泛起淡淡的绿色。
通过微小的事物领悟道理,从深奥的言辞中分析哲理。
习惯于安静自然无所追求,又何妨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境与道教哲学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理想相近,体现了道教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重视。
杨基,明代诗人,字子华,号澄海,晚号云涛,著有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融入个人的哲学思考。
诗作创作于初夏时节,作者在宁真道院游历,受到自然环境和道教思想的启发,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理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高树、青苔石和山涧雨水的细腻观察。首句“偶来高树下”展示了一种随意和自然的态度,诗人仿佛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一个静谧的栖息之所。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初夏的气息。
“道因微物悟,理向玄言析”展示了诗人对万物的思考和领悟,他通过观察微小的事物来领会深刻的道理,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智慧。最后两句“习静自无营,何妨处嚣寂”意在强调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虽身处喧嚣之中,心中却可以保持一份清净。这种对宁静的向往和对外界喧嚣的淡然,折射出一种道家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融洽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平静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理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偶来高树下”意指:
A. 偶然来到高大的树下
B. 经常去高树下
C. 喜欢高大的树
“道因微物悟”中的“微物”指的是:
A. 大的事物
B. 微小的事物
C. 不重要的事物
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喧嚣
B. 无所谓
C. 向往宁静
答案:1. A 2. B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