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7:03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堂罗丝竹。正葭琯灰飞,春回寒谷。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共识当年耆宿,执法风生台阁,借著禁中颇牧。烽火静,向南宫曳履,望高钧轴。蒿目。忧国处,两鬓丝丝,欲救苍生哭。对客抽毫,张灯击钵,不数词场潘陆。历尽险巘身健,嘉日莫辞醽醁。趋朝罢,领凤城烟月,清宵顾曲。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春天回归的图景,丝竹乐器在堂中轻声响起,象征着春天的复苏。诗人回忆起江左的风流人物和东京的政党,感慨当年的耆宿们都曾共同执法,生风于台阁之上。烽火已平,向南宫慢行,凝望高空的天柱。诗人忧国忧民,白发渐生,心中对苍生的苦难感到无奈与悲痛。面对客人,挥毫作诗,灯下击钵,似乎不再记得那些词场的风云人物。尽管历经艰险,身体依旧健朗,面对美好的日子也不应拒绝美酒。离朝而归,领略凤城的烟月,清夜里回顾曲调。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诗歌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人事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这首《喜迁莺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通过音乐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天复苏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忧国之情逐渐显露,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往昔风流人物的怀念,更体现出对当下国家局势的忧虑。诗中多次提到的“蒿目”和“两鬓丝丝”,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年华已逝,更加深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通过对比“历尽险巘身健”和“欲救苍生哭”,诗人表达了纵使经历了诸多磨难,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与韵律,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有力。最后的“清宵顾曲”一语,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在忧伤中坚守希望,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希望能为社会贡献力量,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丝竹”指的是哪种事物?
填空题: 诗中提到“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反映的是__的历史人物。
判断题: 诗人对国家的忧虑是通过白发的意象来表现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