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夕照》

时间: 2025-05-02 14:34:59

诗句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4:59

原文展示: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辉洒在扇子上,照耀着桂树丛。
霞光在晴空中如锦缎般散开,雨气在傍晚时分形成彩虹。
燕子从空中俯冲,翻动着池塘边的草,乌鸦在井边的梧桐树旁惊飞。
无怨无悔地照耀着湘水,红色的光辉映照着秋风。

注释:

  • 留歌扇:指用来扇风的扇子,留下了歌声的意境。
  • 余辉:夕阳的余光。
  • 桂丛:桂树的丛林,象征着秋季的景象。
  • 霞光:晨曦或晚霞的光辉,通常形容美丽的光线。
  • 雨气:指雨后湿润的空气。
  • 晚成虹:傍晚时分形成的彩虹。
  • 燕下翻池草:燕子飞下来翻动池塘边的草,描绘了生动的场景。
  • 乌惊:乌鸦受到惊吓而飞起。
  • 湘水:指湘江,古代文人常以湘水抒发情感。
  • 丹色:红色,象征着温暖和美丽的景象。
  • 映秋风:映照着秋天的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欧阳修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提倡“明道”的治国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夕照》创作于欧阳修晚年的某个秋天,灵感或许源自于他在乡间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观察。此时社会背景相对稳定,诗人心境悠然,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情怀。

诗歌鉴赏:

《夕照》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所展现的夕阳和秋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欧阳修将夕阳的余辉、霞光、雨气、燕子、乌鸦等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首联“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以扇子和桂丛引入,象征着秋天的宁静与美丽,余辉则为这幅画增添了温暖的色调。次联“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通过对光与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变化与生机。

后两联“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而最后一句“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则是情感的升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悔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意象交织,情感真挚,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艺术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照留歌扇:描绘夕阳的余光洒在扇子上,带有音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
  2. 余辉上桂丛:余晖照耀桂树丛,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丰收。
  3. 霞光晴散锦:霞光如锦缎般绚丽,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色。
  4. 雨气晚成虹:雨后的清新空气使得彩虹在晚间显现,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5. 燕下翻池草:燕子飞到池边,翻动水草,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活力。
  6. 乌惊傍井桐:乌鸦被惊吓而飞起,表现了自然中的动静变化。
  7. 无憀照湘水:无怨无悔地照耀湘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接受。
  8. 丹色映秋风:红色的光辉映照秋风,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光晴散锦”,将霞光比作锦缎,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如“燕下翻池草”,赋予燕子以动作,表现生动的场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秋天宁静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无怨无悔的态度。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传递出一种淡然与从容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桂丛:象征着丰收与美好,常与秋季相联系。
  •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雨气: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自然的变化。
  • 燕子、乌鸦:象征着生机与生活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照留歌扇”意在表达什么? A. 夕阳的余辉
    B. 诗人的心情
    C. 自然的美丽

  2. “霞光晴散锦”中的“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景象
    B. 颜色
    C. 一种织物

  3.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情感基调相似,但更侧重于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谒金门 谒金门三首 其三 谒金门•春梦 谒金门·红杏 谒金门(春恨) 谒金门·春又去 谒金门(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 谒金门 谒金门 梦亡妻 谒金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量出为入 雨字头的字 乙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仁同一视 无形之罪 包含饼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蚀的词语有哪些 传杯弄盏 玉字旁的字 同声相应 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稚朴 鱼龙曼羡 小吝 遮地盖天 出兑 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