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02
原文展示: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白话文翻译:
山色如同染料,湖光如同白练,每走一步都像是在生绡上绘制画面。拜访隐士林逋,探访文豪苏轼,挑选西湖最美的地方都游览遍了,哪里还管月亮高挂,归途遥远。船上,不要让酒杯空转,也不要让它浅。
注释:
- 山光如淀:山色如同染料一般鲜艳。
- 湖光如练:湖水清澈如同白练。
- 生绡面:生绡是一种未经漂白的丝绸,这里比喻每一步都像在生绡上绘制画面。
- 叩逋仙:拜访隐士林逋,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号逋仙。
- 访坡仙:探访文豪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简称坡仙。
-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挑选西湖最美的地方都游览遍了。
- 管甚月明归路远:不管月亮高挂,归途遥远。
- 休放转杯休放浅:不要让酒杯空转,也不要让它浅,意指尽情享受,不要停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昂夫,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昂夫在游览西湖时所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作者的游历心情。诗中“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西湖的山水之美。“一步一个生绡面”则巧妙地将行走的每一步比作在生绡上绘制画面,形象生动。后文通过“叩逋仙,访坡仙”表达了对历史文人的敬仰,而“拣西湖好处都游遍”则展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欣赏。结尾的“管甚月明归路远”和“船,休放转杯休放浅”则传达了作者尽情享受当下,不问归途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通过比喻,将山色比作染料,湖光比作白练,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山水之美。
- “一步一个生绡面”:将行走的每一步比作在生绡上绘制画面,形象生动,展现了西湖美景的细腻与变化。
- “叩逋仙,访坡仙”:表达了对历史文人的敬仰,林逋和苏轼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通过拜访他们,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
-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展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欣赏,挑选最美的地方游览,体现了作者对美景的珍视。
- “管甚月明归路远”:传达了作者尽情享受当下,不问归途的豁达情怀,月亮高挂,归途遥远,但作者并不在意。
-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不要让酒杯空转,也不要让它浅,意指尽情享受,不要停歇,传达了作者尽情享受当下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光如淀,湖光如练”,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山水之美。
- 拟人:如“一步一个生绡面”,将行走的每一步比作在生绡上绘制画面,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光如淀,湖光如练”,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尽情享受当下,不问归途的豁达情怀。
意象分析:
- 山光如淀:山色如同染料一般鲜艳,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美丽。
- 湖光如练:湖水清澈如同白练,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
- 生绡面:生绡是一种未经漂白的丝绸,这里比喻每一步都像在生绡上绘制画面,形象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光如淀”中的“淀”指的是什么?
A. 染料
B. 湖泊
C. 丝绸
D. 白练
答案:A
-
诗中“叩逋仙,访坡仙”中的“逋仙”和“坡仙”分别指的是谁?
A. 林逋和苏轼
B. 李白和杜甫
C. 王维和孟浩然
D. 陶渊明和谢灵运
答案:A
-
诗中“管甚月明归路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豁达
C. 焦虑
D.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也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可以与薛昂夫的诗作对比,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感受。
- 林逋《山园小梅》:林逋的这首诗描写了山园中的梅花,可以与薛昂夫的诗作对比,体会不同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不同描绘。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薛昂夫《西湖杂咏·春》: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西湖的变幻莫测,而薛昂夫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西湖的静谧与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
- 《全元诗》:收录了薛昂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薛昂夫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山水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