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乱后曲江(一作羊士谔诗)》

时间: 2025-08-01 12:13:25

诗句

忆昔争游曲水滨,未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尽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2:13:25

原文展示:

乱后曲江(一作羊士谔诗) 王驾 〔唐代〕 忆昔争游曲水滨,未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尽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回忆往昔,人们争相在曲水之滨游玩,即使在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时,也总有探春的人。如今,游春的人都已离去,只剩下空荡的池塘,直到春天已深,却不再有春天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 争游:争相游玩。
  • 曲水滨:弯曲的河岸边。
  • 未春: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探春人:寻找春天美景的人。
  • 空池:空荡的池塘。
  • 春深:春天已深。
  • 不似春:不再有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曲水:古代文人常在曲水边举行诗酒会,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曲水流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后创作的,通过对比往昔春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荒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曲水之滨春日景象的对比,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忆昔争游曲水滨”一句,勾起了对往昔繁华春日的回忆,而“游春人尽空池在”则突出了现今的荒凉。诗人通过“直至春深不似春”的感慨,深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争游曲水滨”:回忆过去,人们争相在曲水之滨游玩,展现了往昔的繁华。
  • “未春长有探春人”:即使在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时,也总有探春的人,说明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 “游春人尽空池在”:如今,游春的人都已离去,只剩下空荡的池塘,对比鲜明。
  • “直至春深不似春”:直到春天已深,却不再有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往昔与现今的对比,突出了战乱带来的变化。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通过“不似春”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水滨:象征着往昔的繁华和文人的雅集。
  • 探春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空池:象征着现今的荒凉和人们的离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曲水滨”象征着什么? A. 战乱的荒凉 B. 往昔的繁华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B

  2. 诗中的“游春人尽空池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现状的无奈 C.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B

  3. 诗中的“直至春深不似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驾的《乱后曲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驾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

相关查询

杂诗二十七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泉伯幽思韵二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秋闺怨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班婕妤 代广漕刘元举谢赵相茶二首 浪淘沙(木樨开时雨) 春晚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寡恩 父字头的字 指顾倏忽 丿字旁的字 贵亲 藏踪 巧言令色 人工呼吸 古井不波 孙结尾的成语 鸿笔丽藻 见经识经 全盘托出 广字头的字 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