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9: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9:10:56
浣溪沙(种梅菊)
辛弃疾
百世孤芳肯自媒。
直须诗句与推排。
不然唤近酒边来。
自有渊明方有菊,
若无和靖即无梅。
只今何处向人开。
这百年来的孤芳自赏,谁肯为我传媒呢?
我需要诗句来推崇它的美丽。
否则就叫我在酒边喝酒吧。
只有陶渊明的诗中才有菊花的身影,
若没有苏轼的笔下也就没有梅花的存在。
如今何处还有人欣赏它的盛开呢?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将领,因其豪放激昂的词风而著称。他在政治上多次参与抗金斗争,词作中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时值南宋风气渐趋颓废,诗人通过对梅菊的描写,表现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浣溪沙》以梅与菊为主题,借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开篇“百世孤芳肯自媒”,意在强调梅花的独特与高傲,诗人自问,谁来为其传媒,既表现了梅花的孤傲,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移,辛弃疾提到了陶渊明与苏轼,以此来强调只有真正的文人才能欣赏这种孤傲的美。最后一句“只今何处向人开”,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感叹如此高洁的品格在世间何处可见,传达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落。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梅花象征着坚贞与孤独,菊花则代表着清雅与超脱。通过对比,诗人不仅讨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反映了对文人精神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高洁人格与艺术追求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失落感。辛弃疾通过梅与菊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世态的无奈。
诗词测试:
“百世孤芳肯自媒”中的“孤芳”指的是:
A. 玫瑰
B. 梅花
C. 菊花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哪位古代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诗人通过“只今何处向人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浣溪沙》与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可以进行比较。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但辛弃疾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