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4:53
上周益公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荒村建午月,斯螽动股鸣。
借问暑方炽,何意作秋声。
自言本寒族,四海无令名。
振羽每自叹,在野神屡惊。
常恐向寒时,风霜莽飘零。
忆昨寒谷中,春风全我生。
赠我百草芳,遄我趯趯征。
是时木未茁,及此堇向荣。
感彼蟋蟀歌,日月遒以倾。
促织未成章,凄切难为听。
愿言日载阳,有鸣随仓庚。
在荒凉的村庄里,正值午月,蝈蝈在草丛中鸣叫。我问炎热的夏天,为何发出秋天的声音。他自言自语,自己本是寒冷的种族,四海之内无人知晓。每当振翅高飞,总感叹在野外时常被神灵惊吓。常常害怕到了寒冷的季节,风霜会将我摧残。回忆往昔在寒冷的谷中,春风使我复苏。春风赐予我百草的芬芳,促使我匆匆前行。那时树木尚未茁壮,直到现在野草开始繁荣。感叹那蟋蟀的歌声,日月相继渐渐倾斜。促织尚未成章,凄凉的声音难以倾听。希望在阳光普照的时候,有鸣叫伴随仓庚的歌声。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生态度。其诗风多带有清新脱俗的气质,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
《上周益公》创作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诗人通过对昆虫鸣叫的观察,寄托了自身的思考与感悟。诗作中的季节变换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荒村的夏季景象,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对蝈蝈鸣叫的疑问,象征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开篇的“荒村建午月”便勾画出一个寂静而又炎热的世界,令人感到孤独与寂寞。
随着诗的展开,诗人自述“本寒族”,隐喻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边缘地位,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感叹。在“忆昨寒谷中,春风全我生”中,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寒冷与绝望,却又因春风的到来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百草芳”和“促织未成章”,使情感更加饱满而细腻。诗人的情感由孤独逐渐转向对春天的渴望,展现出对生命复苏的美好向往。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对生命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希望的力量,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中提到的昆虫是哪个?
A. 蚂蚁
B. 蝈蝈
C. 蜜蜂
D. 蟋蟀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主要是关于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寒族”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信
B. 孤独
C. 快乐
D. 忧愁
曹彦约《上周益公》与白居易《秋夕》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