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哂》

时间: 2025-04-29 07:36:53

诗句

宽博麻衣折角巾,疏慵不似少年身。

白云半枕山中午,犹梦乘槎去问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6:53

原文展示:

宽博麻衣折角巾,疏慵不似少年身。白云半枕山中午,犹梦乘槎去问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穿宽大的麻衣,头戴折角巾的中年人,显得懒散而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正值山中午后,白云半掩,诗人依然沉浸在梦中,幻想着乘着浮筏去探索未知的水域。

注释:

  • 麻衣:用麻布制成的衣服,暗示质朴与淡泊。
  • 折角巾:一种头巾,古时流行的穿戴,显得随意。
  • 疏慵:形容懒散、散漫的样子。
  • 问津:意指询问渡口,寓意探索与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平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所作诗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常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中年时期,表现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然而内心仍渴望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诗歌鉴赏:

《自哂》是陈普的一首经典之作,整体上表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自我调侃的情绪。开篇的“宽博麻衣折角巾”,通过对服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随意与舒适的生活态度,暗示诗人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反而变得懒散、疏离。接下来的“白云半枕山中午”,则塑造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午后景象,白云在空中游走,诗人似乎在悠闲地享受这份静谧,心中却又隐约有着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一句“犹梦乘槎去问津”,通过梦境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冒险与探索的渴望,虽已年长,却不愿放弃追寻的梦想。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述说个人的生活状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老而弥新”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宽博麻衣折角巾:表现出一种简朴的形象,暗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2. 疏慵不似少年身:通过对比,强调诗人已不再年轻,体现岁月的无情。
  3. 白云半枕山中午: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场景,营造出闲适的氛围。
  4. 犹梦乘槎去问津:表达了对自由与冒险的渴望,尽管现实与理想有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轻松的心境,营造出悠然的气氛。
  • 对仗:如“宽博”与“疏慵”,“麻衣”与“角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形象的刻画与自然环境的描写,探讨了人到中年后的感悟与梦想,表达了对自由与探索的渴望,体现了老而不衰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麻衣:象征着简单与自然,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态度。
  • 白云:代表了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古代的筏子,象征着探索与冒险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午后场景主要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繁华
    • B. 宁静悠闲
    • C. 阴雨连绵
  2. 填空题:诗人通过“犹梦乘槎去问津”表达了对___的渴望。

  3. 判断题:诗中的“折角巾”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头巾。 (对/错)

答案:

  1. B
  2. 自由与探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绝句》,同样展现了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美。
  • 王维的《鹿柴》,也描绘了宁静的山水之美。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自哂》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但苏轼更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陈普则更多表达了对青春与自由的怀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饶德操 寄觉范漳水 寄觉范长沙 花光仁禅师以墨戏见寄以小诗致谢 湖心亭 和郑鲠之韵 和刘太守十州诗·竹屿 和刘太守十州诗·月岛 和刘太守十州诗·烟屿 和刘太守十州诗·雪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良辰美景 易子而食 毋字旁的字 包含唐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除邪惩恶 窄隘 金榜 认定 带砺河山 首字旁的字 隐名埋姓 覆实 瓜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百举百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