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0:51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这首诗描绘的是东山的纪律已经很久没有听闻,直到钲鼓声响起,玉匣的尘埃才被唤醒。在牧野之地,再次见到了诸葛亮,而在两阶之上,重温了祭奠将军的仪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开头提到“东山纪律”,即隐喻历史的变迁与纪律的失落,通过“钲鼓才鸣玉匣尘”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久违的盛况与仪式感,仿佛是对英雄的召唤与重温。在“牧野再逢诸葛亮”的句子中,诗人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仿佛在说,智慧与忠诚的精神依然在当下指引着人们。最后的“祭将军”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追思。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智慧的倾慕,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敬仰,表达了对忠诚、智慧的赞美,反映了历史对当代的影响与启示。
“东山纪律”指的是:
A. 纪律的失落
B. 东山的风景
C. 战场的纪律
D. 宗教仪式
诗中提到的“钲鼓”主要象征:
A. 战争
B. 祭祀的仪式
C. 音乐
D. 古代乐器
“牧野”是指:
A. 一个城市
B. 一场战役
C. 一个国家
D. 一位诗人
答案:
可以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表达历史与情感方面的异同。王安石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陈普则通过历史人物表达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以上内容全面涵盖了《咏史上·光武祭遵》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