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上·光武祭遵》

时间: 2025-05-07 08:40:51

诗句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0:51

原文展示: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东山的纪律已经很久没有听闻,直到钲鼓声响起,玉匣的尘埃才被唤醒。在牧野之地,再次见到了诸葛亮,而在两阶之上,重温了祭奠将军的仪式。

注释:

  • 东山:指的是东山再起,常用来比喻重新获得权力或地位。
  • 纪律:指的是治军的法则或规范。
  • 钲鼓: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祭祀或庆典。
  • 玉匣:指盛放珍贵物品的匣子,象征尊贵。
  • 牧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诸葛亮曾在此地出战。
  • 两阶:指古代祭祀场所的阶梯。

典故解析:

  • 东山再起:源于东晋的王导,后泛指有志之士在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
  •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人,诗歌作品多反映历史和社会现象,风格严谨。
  •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强调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与精神的延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开头提到“东山纪律”,即隐喻历史的变迁与纪律的失落,通过“钲鼓才鸣玉匣尘”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久违的盛况与仪式感,仿佛是对英雄的召唤与重温。在“牧野再逢诸葛亮”的句子中,诗人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仿佛在说,智慧与忠诚的精神依然在当下指引着人们。最后的“祭将军”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追思。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智慧的倾慕,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山纪律久无闻”:指东山的纪律(精神)已久未被传颂,暗示当时政治的混乱。
    • “钲鼓才鸣玉匣尘”:乐器响起,象征着历史的回响与重现,玉匣的尘埃暗示被遗忘的历史。
    • “牧野再逢诸葛亮”:牧野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地,再次提及诸葛亮,表现出对其智慧的敬仰。
    • “两阶重见祭将军”:重温祭奠的仪式,体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山纪律”与“钲鼓才鸣”,形成了整齐的对称感。
    • 象征:玉匣象征着珍贵的历史与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敬仰,表达了对忠诚、智慧的赞美,反映了历史对当代的影响与启示。

意象分析:

  • 东山:象征重新崛起的希望与力量。
  • 钲鼓:代表着历史的声音与纪念仪式的庄重。
  • 牧野:历史的战场,象征着英雄与智慧的交汇。
  • 将军:象征着忠诚与牺牲,代表着历史人物的崇高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山纪律”指的是: A. 纪律的失落
    B. 东山的风景
    C. 战场的纪律
    D. 宗教仪式

  2. 诗中提到的“钲鼓”主要象征: A. 战争
    B. 祭祀的仪式
    C. 音乐
    D. 古代乐器

  3. “牧野”是指: A. 一个城市
    B. 一场战役
    C. 一个国家
    D. 一位诗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表达历史与情感方面的异同。王安石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陈普则通过历史人物表达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三国演义》

以上内容全面涵盖了《咏史上·光武祭遵》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烛下梅花二首 晓过石门回望净慧塔 薛舍人母方氏太恭人挽章二首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二首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 明发康郎山下,亭午过湖入港,小泊棠阴砦。 读笠泽丛书三首 初夏即事十二解 尝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融会贯通 齿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星彩 見字旁的字 倾肠倒腹 以筌为鱼 女奚 造型艺术 包含介的词语有哪些 社稷之臣 卜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包含两的词语有哪些 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善荐 旮旯儿 寻山问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