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29
挽熊去非
作者: 陈普〔宋代〕
畴昔鳌峰乍盍簪,为予一动伯牙琴。
文明济济英雄集,祭礼洋洋上圣临。
古道违时成握手,狂言骇俗赖知心。
群居离索非今日,宿草萋萋得讣音。
过去在鳌峰上,仿佛有一位贵族为我奏起伯牙的琴曲。
文采风华的人士汇聚一堂,祭礼的场面庄严而隆重。
古老的道理与时俱进,如同握手相交;
狂妄的言论虽然骇人,但却是基于知心的理解。
如今的社交并不像以前那样亲密,
只有萋萋的宿草才传来了讣告的声音。
作者介绍:
陈普,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士族家庭,长于书香门第。其诗歌风格多受古人影响,尤其擅长抒情与咏怀,作品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传统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及的“伯牙琴”与“祭礼”反映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怀念。
《挽熊去非》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慨。诗的开头提到“鳌峰”,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既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暗示了对过去友谊的珍视。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聚集的场景,表现出那种文明与文化的繁荣,令人向往。
而后,诗人转向现实,指出古道与现代的冲突,表达了对当下人际关系疏远的无奈。诗中的“狂言骇俗赖知心”一语,揭示了人们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依然渴望真诚的友谊与理解。最后,以“宿草萋萋得讣音”收尾,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失去的哀痛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生活的忧虑,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伯牙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高尚的音乐
C. 传统文化
D. 生活的无常
填空题:诗中“群居离索非今日”表达了对当今社会__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对古代文化持正面态度。
A. 对
B.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