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熊去非》

时间: 2025-05-07 07:28:29

诗句

畴昔鳌峰乍盍簪,为予一动伯牙琴。

文明济济英雄集,祭礼洋洋上圣临。

古道违时成握手,狂言骇俗赖知心。

群居离索非今日,宿草萋萋得讣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29

原文展示:

挽熊去非
作者: 陈普〔宋代〕

畴昔鳌峰乍盍簪,为予一动伯牙琴。
文明济济英雄集,祭礼洋洋上圣临。
古道违时成握手,狂言骇俗赖知心。
群居离索非今日,宿草萋萋得讣音。

白话文翻译:

过去在鳌峰上,仿佛有一位贵族为我奏起伯牙的琴曲。
文采风华的人士汇聚一堂,祭礼的场面庄严而隆重。
古老的道理与时俱进,如同握手相交;
狂妄的言论虽然骇人,但却是基于知心的理解。
如今的社交并不像以前那样亲密,
只有萋萋的宿草才传来了讣告的声音。

注释:

  • 畴昔:过去,昔日。
  • 鳌峰:传说中的山峰,象征高峻和崇高。
  • 盍簪:用簪子固定头发,这里比喻盛装打扮。
  • 伯牙琴:指古代著名的琴曲,象征高雅的音乐。
  • 文明济济:指文人雅士众多,气氛热烈。
  • 祭礼:祭祀的仪式,表达对神灵或先人的敬畏。
  • 古道:古老的道理或原则。
  • 握手:象征友好交往。
  • 狂言:荒唐的话语。
  • 知心:彼此了解,心意相通。
  • 宿草萋萋:比喻草木茂盛,暗指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士族家庭,长于书香门第。其诗歌风格多受古人影响,尤其擅长抒情与咏怀,作品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传统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及的“伯牙琴”与“祭礼”反映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挽熊去非》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慨。诗的开头提到“鳌峰”,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既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暗示了对过去友谊的珍视。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聚集的场景,表现出那种文明与文化的繁荣,令人向往。

而后,诗人转向现实,指出古道与现代的冲突,表达了对当下人际关系疏远的无奈。诗中的“狂言骇俗赖知心”一语,揭示了人们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依然渴望真诚的友谊与理解。最后,以“宿草萋萋得讣音”收尾,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失去的哀痛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畴昔鳌峰乍盍簪:回忆过去在高峰上,仿佛有贵族为我奏琴,象征昔日的风华与荣耀。
  2. 为予一动伯牙琴:为我演奏伯牙的琴曲,表现出对古代音乐的向往与情感寄托。
  3. 文明济济英雄集:文人雅士汇聚,表现出对当时社会文化繁荣的赞美。
  4. 祭礼洋洋上圣临:祭祀的场景庄重,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5. 古道违时成握手:古老的道理与现代交往相结合,体现出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6. 狂言骇俗赖知心:尽管言辞激烈,但背后是知心的理解,表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7. 群居离索非今日:如今的人际关系疏远,表现出对现代社会的失望。
  8. 宿草萋萋得讣音:用萋萋的草木象征逝去的友人,传达出深切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鳌峰”、“伯牙琴”等意象,传达出对理想与美好时光的追忆。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文明济济”和“祭礼洋洋”,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用“宿草萋萋”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生活的忧虑,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峰:象征高尚理想与精神追求。
  • 伯牙琴:象征古代高雅音乐,寄托着对文化的向往。
  • 祭礼:象征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
  • 宿草萋萋:象征生命的无常与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伯牙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高尚的音乐
    C. 传统文化
    D. 生活的无常

  2. 填空题:诗中“群居离索非今日”表达了对当今社会__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人对古代文化持正面态度。
    A. 对
    B. 错

答案

  1. B
  2. 疏远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陈普《挽熊去非》 vs. 杜甫《春望》
    • 主题: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但《挽熊去非》更侧重于对友谊的追忆,而《春望》则更注重对国家的忧虑。
    • 风格:陈普的诗更具抒情性,关注个人情感;杜甫的诗则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 题孙道甫东园卷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九 秋莺歌 同陆书隐范君平和伯长客中端午韵 拟古仍古韵 其九 赠曹秀才二首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 其二 诗三百三首 其一三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拙 龙王 十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湮坠无闻 鞠讯 洞心骇耳 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二汉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气焰熏天 直道不容 三撇旁的字 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病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