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8:33
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
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
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
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
骑马寻找著名的寺庙,登高望远借助短筇(拐杖)。
飞流的泉水在古老的山涧中响起,皎洁的月亮洒落在寒松之上。
石头的小路蜿蜒曲折,云雾的山岩重重叠叠。
人间有很多梦与睡眠,谁能听到那高处的钟声呢?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惟之,号石林,著有《谢榛集》。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冬之际,作者与李伯承相约游览碧云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初冬夜同李伯承过碧云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谢榛在此诗中通过寻访名寺的过程,展现了初冬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他与友人骑马而行,映衬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诗中“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两句,展现了初冬夜晚的自然景象,泉水的清澈与松树的苍翠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的和谐美。而“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则描写了通往寺庙的曲折道路,象征人生的曲折与复杂。
最后两句“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则引出了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人们在梦境中迷失,而高处的钟声却无人倾听,暗示了人们对高尚理想的忽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呼唤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名寺”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飞泉鸣古涧”中的“鸣”字可以理解为:
诗的最后一句“谁听上方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