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榆林道中言怀》

时间: 2025-05-02 01:47:28

诗句

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7:28

原文展示:

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得短衣飘动,我在长啸时经过居庸关。
羸弱的马儿思念归途,枯草随风漂泊无定。
山横亘在眼前,边际的颜色渐渐模糊,
夕阳西下,野外的阴影愈发沉重。
旅途中的鬓发已然衰白,谁能理解阮嗣宗的心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褐:指短衣,褐是古代一种粗布衣。
  • 长啸:长声呼啸,表达一种豪情或者悲伤的情绪。
  • 羸马:瘦弱的马,象征着疲惫和无奈。
  • 枯蓬:枯萎的蓬草,象征着漂泊和无定。
  • 边色:边境的颜色,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
  • 旅鬓:旅途中的鬓发,指旅客疲惫的样子。
  • 阮嗣宗:阮嗣宗是南朝时期的诗人,诗人以他为例,表达对旅途孤独感的共鸣。

典故解析: 阮嗣宗,字公之,号彼苍,南朝梁人,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提到他的名字,暗示了作者对他诗歌主题的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景乔,号云川,生于浙江,精通诗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榛的旅途之中,诗人经过居庸关,感受到秋风萧瑟,身心俱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榆林道中言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秋风吹短褐”引入,秋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心境的映射,短褐的意象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透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长啸过居庸”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关口的豪情,虽有长啸,但内心却是羸弱的,接下来的“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将归乡的思绪与旅途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羸马和枯蓬的意象交织,象征着流浪与无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这里的山、色、阴,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倾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阮嗣宗的诗意结合,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浓郁的思乡之情,是谢榛艺术风格的真实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吹短褐:描绘了秋风的寒冷,短衣显得格外单薄,传达出一丝寒意。
  2. 长啸过居庸:长声呼啸,经过居庸关,表达了豪情与孤独感。
  3. 羸马有归思:羸弱的马儿思念归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4. 枯蓬无定踪:枯萎的蓬草随风飘荡,象征漂泊与无定。
  5. 山横边色断:山脉横亘,景色模糊,暗示远方的无尽与孤独。
  6. 日没野阴重:夕阳西下,野外的阴影更加沉重,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7. 旅鬓成衰飒:旅途中的鬓发已然变白,显示岁月的流逝。
  8. 谁知阮嗣宗:最后一句将个人的感慨与阮嗣宗的诗意结合,表达孤独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羸马有归思”比喻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 对仗:如“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形成平衡对称。
  • 意象:秋风、羸马、枯蓬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渴求归依的欲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时光流逝与寒冷,传达孤独感。
  • 羸马:代表疲惫与思乡,体现旅途的艰辛。
  • 枯蓬:象征漂泊与无定,反映诗人的无奈。
  • :象征远方的归宿与阻隔,隐喻人生的曲折。
  • 日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短褐”指的是什么?

    • A. 短袖衣服
    • B. 短裤
    • C. 短裙
    • D. 短靴
  2. “羸马有归思”中“羸马”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强壮
    • B. 疲惫
    • C. 快速
    • D. 美丽
  3. 诗中的“日没”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沮丧
    • C. 忧伤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答问》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表现秋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 《山中答问》: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类似主题上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李某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某某
  • 《谢榛诗选注》 - 王某某

以上内容为《榆林道中言怀》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孟子·天吏 咏史下·谢安 叔文九日 其一 孟子·事天立命 孟子·时雨之教 孟子·井未及泉 孟子·尽心知性 咏史下·杨修 咏史下·夏侯玄 咏史下·毋丘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情厚谊 靑字旁的字 循次而进 尺缕斗粟 积羽沉舟 定处 三撇旁的字 佶屈聱牙 里字旁的字 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政处分 包含放的词语有哪些 老来有喜 清调曲 面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禄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