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2:27
答曼叔客居见诒兼简里中诸君
作者: 韩维 〔宋代〕
少乏经世才,引分甘自置。
不意田野姿,尚为轩冕寄。
三年太学馆,饱食无所议。
京都多贤豪,出入许陪厕。
时从骑省吟,或就步兵醉。
低回众人内,自谓处身智。
耽耽秘书府,实待才俊地。
乃昏落其间,众口沸嘲詈。
茫如触骇机,狂顾不知避。
忽逢故人来,一道平生志。
归心西南飞,劲疾霜后鸷。
远惭龙阳隐,近愧葆光吏。
诗以谢诸君,颠冥非吾事。
我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因此甘愿自处一隅。没想到在乡野之间,竟还有人寄希望于我。三年在太学的生活,吃饱饭却无事可谈。京都中有许多才俊,我却只是被允许出入如厕。偶尔跟随骑士吟唱,或者和步兵一起喝醉。在人群中徘徊,我自以为很聪明。沉迷于秘书府,实际上只是等待有人才来。却在此落魄不堪,众人随口嘲讽我。心中茫然如同被惊吓,慌忙四顾却不知该如何逃避。忽然遇见老朋友,彼此谈起当年的志向。归心似箭,向西南飞去,犹如霜后猛禽。远远地,我为龙阳的隐退感到羞愧,近前又为葆光的官吏感到惭愧。这首诗是为了感谢各位朋友,昏暗的境遇并非我所愿。
作者介绍:韩维,字士维,号逸云,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南渡后,生活在南宋时期。韩维的诗风注重抒情,作品多描绘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身处的艰难境地,表达了对自我才华和社会责任的反思。诗中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故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自责。开篇即表明自己缺乏才能,愿意自处一方,显示出对现实的无所适从。接着描绘了在太学的日子,虽然有充足的食物,却没有能够参与议论的机会,表明了作者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在京都的生活中,作者感受到的是人才济济的压力,自己却只能在旁徘徊,内心的沮丧溢于言表。诗中提到“众口沸嘲詈”,体现出他在群体中的孤独与无助。随着故人的到来,诗人又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最后,诗以归心似箭的意象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自省与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同时也透露出对故人的怀念与归属感,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经世才”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韩维的作品都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而韩维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境遇与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