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3:31
晨汲往东涧,涧石何齿齿。
游鳞既濯濯,清流复弥弥。
天翠翻在下,丹霞亦孤起。
泠然会我心,濯缨乃空水。
抚兹成一啸,因悟无生理。
清晨我到东边的涧水旁汲水,涧石上布满了锯齿般的纹理。
游动的鱼鳞在水中闪耀,清澈的流水在流淌不息。
天空的苍翠倒映在水面上,丹霞的红霞孤独地升起。
清冷的景象与我的心灵相契合,洗净缨带的水流竟是空无的。
抚慰着这一切,我发出一声长啸,因而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丰越人,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晨汲》是一首描写清晨汲水之景的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反思,可能是出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而创作。
《晨汲》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诗中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晨的涧水旁,耳边是潺潺流水声,眼前是光影交错的自然景象。开篇“晨汲往东涧”引入情境,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立刻跃然纸上。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涧石何齿齿”生动展现出涧石的独特形状,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锯齿般的石头。这种细腻的观察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反映出诗人敏锐的感知力。
随着“游鳞既濯濯,清流复弥弥”,水中的游鱼与流动的清水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这种流动不仅是自然的,还是心灵的,诗人在此时与自然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接下来的“天翠翻在下,丹霞亦孤起”则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孤独,天与地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泠然会我心,濯缨乃空水”一句,诗人感受到清冷的自然与内心的契合,似乎在这一刻,生命的意义变得清晰而空灵。最后以“抚兹成一啸,因悟无生理”收尾,诗人通过发出一声长啸,彻悟了生命的无常与真实。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在晨曦中汲水的静谧中,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无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领悟,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理。
《晨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涧石何齿齿”主要描写了什么?
最后一句“因悟无生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