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渎神 本意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6 20:47:50

诗句

照水月娟娟。

小姑妆镜初悬。

碧桃花发翠帘前。

残香犹袅斜烟。

露湿旌竿铃带重。

隔云神女相送。

绣袂天风吹动。

淩波归去如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47:50

原文展示:

照水月娟娟。小姑妆镜初悬。碧桃花发翠帘前。残香犹袅斜烟。露湿旌竿铃带重。隔云神女相送。绣袂天风吹动。淩波归去如梦。


白话文翻译:

明月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柔美。小姑娘在镜前初次化妆,犹如碧桃花在翠绿的帘子前绽放。残留的香气依然缭绕,像斜升的轻烟。露珠打湿了旌竿,铃带显得沉重。隔着云层,神女在送别我。绣衣在天风中轻轻飘动,我在波浪上归去,仿佛一场梦。


注释:

  • 照水月娟娟:水面上明月的光影映照得如同少女的面容般柔美。
  • 小姑妆镜初悬:小姑娘刚刚在镜子前化妆,形象清新。
  • 碧桃花发翠帘前:形容少女的美丽,如同碧桃花在翠色帘子前绽放。
  • 残香犹袅斜烟:形容香气余韵缭绕,如同斜升的烟雾。
  • 露湿旌竿铃带重:露水浸湿了旌旗的竿子,铃带因此显得沉重。
  • 隔云神女相送:神女隔着云朵向我送别。
  • 绣袂天风吹动:绣花的衣袖在天风中轻轻摇动。
  • 淩波归去如梦:在波浪中归去,仿佛一场梦境。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神女”可能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常常与月亮、灵动的水面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丽和柔情。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月、水、花等,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常用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惟圆(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字子良,号山人,晚号愚叟,江苏扬州人。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河渎神》是诗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赞美,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思考。此诗显现出对女性的细腻观察与对梦幻般场景的描绘,可能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欣赏及对自然的崇敬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中“照水月娟娟”的描写,首先勾勒出了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而后通过“小姑妆镜初悬”的情景引入了人物,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接下来的“碧桃花发翠帘前”,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美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美感。

通过“残香犹袅斜烟”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美的感受,更通过香气的延续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及事物的短暂。而“露湿旌竿铃带重”则营造了一个清晨或黄昏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轻愁的意境。

“隔云神女相送”这一句,带有神秘色彩,暗示着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诗的梦幻感。最终“淩波归去如梦”,将整体意境推向高潮,仿佛在梦中归去,给人以无尽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情感,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水月娟娟: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了柔和的光影。
  2. 小姑妆镜初悬:小姑娘刚刚在镜子前化妆,显得清新可人。
  3. 碧桃花发翠帘前:比喻女子的美丽如同盛开的碧桃花,映衬着窗帘。
  4. 残香犹袅斜烟:香气依旧缭绕,像轻烟般缥缈。
  5. 露湿旌竿铃带重:露水浸湿了旗杆,铃带因此显得沉重。
  6. 隔云神女相送:神女在云层那边向我送别,增添了神秘感。
  7. 绣袂天风吹动:绣花的衣袖在风中轻轻飘扬,流露出轻盈。
  8. 淩波归去如梦:在波浪上归去,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姑娘比作碧桃花,突显美丽。
  • 拟人:残香、神女等赋予了情感和生命。
  • 对仗:如“绣袂天风吹动”与“淩波归去如梦”的结构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对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好感受,同时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变幻。
  • :代表清冷与孤独。
  • :象征美丽与生命。
  • :寓意记忆与情感。
  • :象征梦幻与距离。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姑妆镜初悬”指的是什么? A. 小姑娘在镜前化妆
    B. 小姑在河边玩水
    C. 小姑在唱歌
    D. 小姑在读书

  2. 诗中“隔云神女相送”表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人与神灵的联系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友人的思念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思考
    B. 对美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杨柳枝》

诗词对比:

与李白《夜泊牛津》的描写相比,史惟圆的《河渎神》更侧重于女性之美和梦幻意象,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送阿字 九日 九日雨中日光山湖楼 九日独酌 九日 九日王秀才携酒至 九日同陆明府刘挥使叶春元江中共酌 九日忆梁未央用台设韵 九日 九日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宿囚 比索 有狄 龝字旁的字 细水长流 识开头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卧理 攴字旁的字 迎冬 隹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龟年鹤寿 道貌岸然 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瘠义肥辞 德高望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