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4:30
孚应祠十二韵
作者:刘克庄
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躯。
秦时灌口君,髣佛其人欤。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我父亲在树下做官,那里有蛟龙的穴居。
一朝忽然去世,灵魂不需依靠躯体。
秦朝的灌口君,真像他那样的人吗?
只需吟唱雩风歌,不必焚烧巫师。
三农辛劳苦,广袤田地皆丰腴。
他的功德传至百世,否则我也难以继承。
孚应祠在幽深处,装饰华丽如碧朱。
何时春装完成,童子冠冕相扶持?
用美酒祭祀神灵,吟风唱和在康衢。
将来送迎神明,诗歌也不可少。
我笔虽微弱,实录非敢虚妄。
字迹清晰可辨,偷偷比肩韩愈与苏轼。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癸庵,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文。其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百态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孚应祠十二韵》是刘克庄在祭祀先祖或神明时所作,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及对神灵的崇拜。
这首诗通过对父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诗人对家庭、社会及自然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描绘了父亲宰木的场景,蛟穴的隐喻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无常,紧接着父亲的去世引发了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秦时灌口君”,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英雄人物的缅怀。诗人在写作中反映出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结尾部分,诗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记录历史,表达了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前辈的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家庭、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蛟穴”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农”指的是?
“牢醴荐閟宫”描绘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