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公为游淮南?此诗为晁补之作?》

时间: 2025-04-26 02:11:13

诗句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

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1:13

送公为游淮南

原文展示: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
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


白话文翻译:

背着米粮走万里路是为了亲人,搬运砖石却没有尽头只为自己而忧虑。
读书时不要学那些流行的麦子士,带着书卷千万不要比作那丢失羊群的人。
老人辛苦一生直到白头,而你年轻时正当奋斗的年华。
曾经管仲和鲍叔能使君主成就霸业,这两位士人贾谊并非贫穷之人。


注释:

  • 负米:背负米粮,指为亲人辛苦。
  • 运甓:搬运砖石,形容辛劳。
  • 流麦士:指那些追逐时尚而不专心读书的人。
  • 挟策:带着书卷,指读书人。
  • 亡羊人:比喻失去目标、方向的人。
  • 乃翁:指年长的人,这里指辛劳的老者。
  • 管鲍:管仲与鲍叔,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与谋士。
  • 贾宁:贾谊,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管鲍以君霸”意指历史上管仲和鲍叔是齐国的重臣,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说明有才能的人能够改变命运。
  • “亡羊人”出自《战国策》,形容失去目标的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词、文、书法。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奔放,情感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遭遇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送公为游淮南》是苏轼在朋友出游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劝诫。诗中融入了对读书人应有态度的思考,借以劝诫友人要勤勉向学,不要随波逐流。


诗歌鉴赏:

《送公为游淮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通过对比,揭示了为他人付出的辛劳与为自己谋求的无尽忧虑,反映了人生的选择与责任。接着,苏轼以“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告诫友人,要把握好读书的方向,不要被外界的流行观念所左右,强调了知识的价值与求学的严谨态度。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则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与勉励,不仅要珍惜青春的时光,更要努力奋斗,成就未来。最后通过“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引入历史典故,说明有志之士通过努力能够改变命运,激励友人要有追求与理想。

整首诗在深刻的哲理中融入了对朋友真挚的关心,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期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米万里缘其亲:背负米粮走万里路是为了供养亲人,强调对家人的责任。
  2. 运甓无度忧其身:搬运砖石劳累无尽,表达了为自己谋生的辛苦。
  3. 读书莫学流麦士:劝告读书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追随流行。
  4. 挟策莫比亡羊人:比喻读书人应有目标,不要迷失方向。
  5. 乃翁辛苦到白首:长辈经历艰辛一生,表示对老人的敬重与同情。
  6. 汝今强勉当青春:鼓励年轻人要努力奋斗,珍惜青春。
  7. 昔时管鲍以君霸:引入历史典故,强调有才能的人能够获得成就。
  8. 此两士贾宁非贫:表明有志者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负米与运甓,强调不同选择的意义。
  • 典故:运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强说服力。
  • 比喻:用“亡羊人”形象化地描绘迷失方向的读书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随波逐流,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最终成就辉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家庭责任与牺牲。
  • 砖石:象征个人的辛苦与无尽的追求。
  • 书卷:象征知识与求学的精神。
  • 老翁: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智慧。
  • 管鲍:象征志向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负米万里”意指什么? A. 背负亲情
    B. 背负责任
    C. 背负财富
    D. 背负梦想

  2. “读书莫学流麦士”中的“流麦士”指的是? A. 知识渊博的人
    B. 追逐时尚的人
    C. 学识浅薄的人
    D. 志向高远的人

  3. 诗中提到的“管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管仲和鲍叔
    B. 贾谊和管仲
    C. 鲍叔和贾谊
    D. 管仲和李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的奋斗。
  • 王之涣《登鹳雀楼》:强调努力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送公为游淮南》和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劝诫与责任感,而李白则强调享受生活与豪情壮志。
  • 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不同思考,苏轼更理性,李白则更感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日暖万年枝 自嘲绝句 蜀驮引 双溪途中作 希古社集 山楼秋夜有所怀 越溪女 再示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尺竖子 无字旁的字 童稂 豁边 厂字头的字 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攒零合整 辛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碧空如洗 包含者的词语有哪些 黼国黻家 短楫 老着面皮 出句 不尽然 包含柏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