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52
送胡石璧帅广西二首
(刘克庄)
此段君王付托谁,
明公身可荷安危。
常游簪带春携客,
忽夺崑崙夜出奇。
忠定罢兵才建绍,
襄公讨叛止邕宜。
腐儒虽惫如同载,
堪稿平蛮第二碑。
这段时间,国家的安危托付给谁呢?
明公(指胡石璧)身上肩负着国家的重任。
他常常身着华服、春游时迎接宾客,
却在夜里突然袭击敌人,展现惊人之举。
忠定王刚刚罢兵,才建立了新的政权,
襄公出征平叛,使得邕州安宁。
那些腐朽的儒生虽然疲惫,但仍像往常一样传教,
而他(胡石璧)则能撰写《平蛮碑》,名垂青史。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浣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因其诗歌风格豪放,内容多涉及国家大事、历史人物和时局变化。其作品多有政治立场和历史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克庄为送别胡石璧出任广西巡抚时,表达了对胡石璧的信任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与对安定的渴望。
刘克庄的《送胡石璧帅广西二首》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以及对胡石璧的信任与期待。诗中开篇以“此段君王付托谁”引入,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安危与责任,表现出诗人对明公的高度重视。第二句“明公身可荷安危”则进一步强调了胡石璧肩负重任,直指其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胡石璧的形象与往常的文人形象进行对比。诗中提到“常游簪带春携客”,传统文人多游乐于春日之中,然而胡石璧却在“夜出奇”的时候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显示了他不仅是文人,更是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者。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忠定罢兵才建绍”,展现了历史的波澜,暗示当时的政治背景。最后两句“腐儒虽惫如同载,堪稿平蛮第二碑”则表达了诗人对守旧儒生的不屑,强调了胡石璧的能力与贡献。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反映了刘克庄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常游簪带春携客”与“忽夺崑崙夜出奇”的对比,将胡石璧的文雅与果敢对比,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胡石璧的信任,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个人经历的回忆
C.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明公身可荷安危”中的“明公”指的是谁?
A. 刘克庄
B. 胡石璧
C. 忠定王
诗中提及的“腐儒”主要指什么类型的人?
A. 学识渊博的人
B. 守旧、不作为的文人
C. 英勇的将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