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兴善寺贝多树》

时间: 2025-05-06 02:00:40

诗句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0

原文展示

兴善寺贝多树
作者:张乔〔唐代〕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

白话文翻译

这棵贝多树还应该长得更高,刚刚可以拂动丹青的天空。
它是从西方传来的,成为阴凉的树影,见证了往昔的辉煌。
树势如双塔般直立,寒气从四周墙外飘来。
春天的鸟儿在月光下啼叫,夜晚的蝉声与空中相连。
树根深入古井,树顶高耸起凉爽的微风。
在夜晚,树影摇摆,灯光闪烁;在晨雨后,声音繁杂。
松树和桂花静静地老去,任凭雪霜的侵袭。
它们与终南山永远相伴,哪怕遭遇劫火也不会消亡。

注释

  • 毫末:指树的细小部分,形容贝多树的幼小。
  • 丹霄:指天空,"丹"可能形容夕阳或晨曦的颜色。
  • 得子:得子指的是树木的生长,象征着繁荣。
  • 双刹:指寺院的双塔,形象地描绘了树的直立。
  • 连空噪暝蜩:形容鸟鸣与蝉鸣在空中交织,生动描绘春夏之声。
  • 永共终南在:终南山常被视为长久和不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融合了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兴善寺贝多树》写于唐代的兴善寺,作者目睹了寺内的贝多树,结合个人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生命延续与自然变化的感悟。

诗歌鉴赏

《兴善寺贝多树》是一首以寺院中的贝多树为主题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开篇即用“毫末长”描绘树木的成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随着树木的成长,作者联想到它所见证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如“带月啼春鸟”和“远根穿古井”,展现了树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通过灯光与声音的对比,将夜晚的静谧与晨曦的生机呈现得淋漓尽致,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

最后两句,树木与终南山相伴,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强调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哪怕遭遇劫火,仍然会存在于世。这种对生命力的赞美,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还应毫末长:暗示树木的成长潜力。
  2. 始见拂丹霄:形容树木在高空中轻轻拂动,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3. 得子从西国:树木的生长与外来文化的结合。
  4. 成阴见昔朝:树荫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5. 势随双刹直:树的形态如同寺庙的塔,直挺而立。
  6. 寒出四墙遥:寒风从墙外传来,展现自然的力量。
  7. 带月啼春鸟:月光下的春鸟鸣叫,体现生机与活力。
  8. 连空噪暝蜩:蝉鸣声与空中交织,描绘夏夜的情景。
  9. 远根穿古井:树根深扎,象征着历史的深厚。
  10. 高顶起凉飙:高大的树木带来凉爽的微风。
  11. 影动悬灯夜:夜晚树影摇动,灯光闪烁,描绘宁静的氛围。
  12. 声繁过雨朝:雨后晨曦的声音,展现生机盎然。
  13. 静迟松桂老:松树与桂花的静谧与衰老,带来岁月的沉淀。
  14. 坚任雪霜凋:树木经历风霜而不屈,象征坚韧。
  15. 永共终南在:与永恒的终南山相依,表达长久的陪伴。
  16. 应随劫火烧:无论遭遇怎样的劫难,生命的精神仍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势随双刹直”,用寺庙的形象比作树的直立。
  • 拟人:赋予树木以生命与情感,展现其坚韧。
  • 对仗:如“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树木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坚韧和对历史的思考。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贝多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 双刹: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终南山:常被视为永恒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归属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霄”指的是什么?

    • A. 地面
    • B. 天空
    • C. 水面
    • D. 山顶
  2. “影动悬灯夜”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凌乱
    • B. 宁静
    • C. 混乱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终南”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永恒
    • C. 变化
    • D. 消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张乔与白居易的作品: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上有共通之处,张乔的《兴善寺贝多树》更侧重于树木的生命与历史的沉淀,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两者都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国风·召南·草虫 采蘩 国风·召南·鹊巢 国风·周南·麟之趾 国风·周南·汝坟 汉广 国风·周南·芣苢 国风·周南·兔罝 螽斯 樛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负俗之讥 包字头的字 讨闹 闲艳 毋字旁的字 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望尘不及 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顽皮赖肉 門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迂远 诃问 包含旁的词语有哪些 勠力 外柔内刚 负任蒙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