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使虏道中次韵会亭》

时间: 2025-05-01 04:17:22

诗句

平野风烟阔,孤村父老存。

薄云低故堞,落日逐輶轩。

分裂时云久,澄清敌未吞。

春光满花柳,天道竟何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7:22

原文展示

平野风烟阔,孤村父老存。
薄云低故堞,落日逐輶轩。
分裂时云久,澄清敌未吞。
春光满花柳,天道竟何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辽阔的平原,烟雾弥漫,村庄孤独,只有一些老人在生存。薄薄的云层低低地笼罩着古老的城墙,落日伴随着车队缓缓西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分裂,天空的云层终于澄清,而敌人依然未能被吞并。春光明媚,花柳繁茂,然而天道究竟要说些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宽广、辽阔。
  • :生存、存在。
  • 薄云:轻薄的云。
  • 故堞:旧的城墙。
  • 落日:夕阳,日落之时。
  • 輶轩:古代的车队。
  • 分裂:指国家或地区的分裂状态。
  • 澄清:清晰、明净。
  • :敌人。
  • :吞并、消灭。
  • 春光:春天的光景。
  • 天道:自然法则或天意。

典故解析

  • “分裂时云久”:此句可能隐喻国家动乱时期的沧桑与不易,借用“云久”表达了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 “春光满花柳”:此处指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希声,号元白,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情感,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可能是在旅途中所作,借景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使虏道中次韵会亭》通过四个意象呈现了一幅开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起首两句“平野风烟阔,孤村父老存”描绘出一幅辽阔的田园风光,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宁静与动荡。这里的“孤村”象征着在历史洪流中孤立无援的普通百姓。接下来的“薄云低故堞,落日逐輶轩”则把视角转向即将落幕的夕阳,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分裂时云久,澄清敌未吞”一句则让人感受到时局的严峻与复杂,表达了对于国家分裂的忧虑和对未来局势的期盼。尽管眼前环境清晰明朗,但敌人依旧未能消除,暗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最后一句“春光满花柳,天道竟何言”则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但诗人却对天道感到无言,仿佛在质疑自然法则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社会思考相结合,展现了洪适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野风烟阔:描绘了辽阔的平原和广阔的天空,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2. 孤村父老存:突显了乡村的孤独与宁静,表现了普通人生活的坚韧。
  3. 薄云低故堞:低垂的薄云与古老的城墙形成对比,暗示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4. 落日逐輶轩:夕阳西下,车队渐行渐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5. 分裂时云久:历史的分裂状态延续已久,给人以沉重感。
  6. 澄清敌未吞:尽管局势有所好转,但敌人依然存在,暗示了斗争的持续。
  7. 春光满花柳:春天的美好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8. 天道竟何言:对天道的思考,引发对自然法则与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光满花柳”,将春天与美好事物相联系。
  • 对仗:如“平野风烟阔,孤村父老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天道竟何言”,将自然法则人格化,引发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表达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洞察,传达出一种既有忧虑又有希望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野:象征着宽广与自由。
  • 孤村:代表着孤独与坚韧的人性。
  • 薄云: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历史的沧桑。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
  • 春光: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村父老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与宁静
    • B. 热闹与繁华
    • C. 忧虑与恐惧
  2. “薄云低故堞”中的“故堞”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城墙
    • B. 古老的城墙
    • C. 破败的房屋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历史与命运的深思
    • C. 对爱情的抒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
  2.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了自然美与人生感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使虏道中次韵会亭》与李白的《将进酒》在风格上有显著区别。前者静谧中带有思考,后者则激昂豪放,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在各自的艺术风格中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历史的关系,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视角与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记丘宗卿咽冰语 苦吟 新柳 暮立荷桥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梦种菜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 登清心阁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靖志 子字旁的字 辞简意赅 两得其所 支字旁的字 选译 金结尾的成语 韋字旁的字 私向 见教 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怡然自若 拍案称奇 折文旁的字 陵迁谷变 婺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