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时间: 2025-05-07 06:42:27

诗句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27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原文展示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谢景初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他在世德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青紫的官职信任可以获得。故乡的荣光依旧,高门大户重又树立。余姚在南方的名声最为显赫,烟水环绕着万家灯火,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又有贤良的大夫坐镇,恩德与信任在堂上传播。春风应君而来,绿波荡漾在平湖之上。兴致所致,拜访隐士,今日方才遇见贺老。文才在云端之处,定会喜悦江山的助力。虽然未能同乘仙船,但离别的酒杯却难以久留。一路走去不感孤单,明月将伴随而行。

注释

  • 世德:指社会的德行。
  • 青紫:指官职的颜色,青代表文官,紫代表武官。
  • 高门:指高贵的家庭或门第。
  • 馀姚:地名,今属浙江省,历史上为文化名城。
  • 贤大夫:指有德行的官员。
  • 春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乘兴访隐沦:意指兴致勃勃地去拜访隐居的人。
  • 文藻:才华和文采。
  • 仙舟:神仙乘坐的船,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为人所称道,创作风格以豪放、深沉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谢景初因任命迁往余姚之际,范仲淹以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贺与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开头两句提到世德与官职,显示了作者对友人政治成就的认可与赞美,展现了对社会风气的关注。接着,诗人描绘了故乡余姚的美丽与繁荣,令人倍感自豪。

中间部分表现出对贤良大夫的欣赏与期待,春风送暖,绿波荡漾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希望与生机。最后几句则带有淡淡的离愁,虽未能共乘仙舟,但明月相伴的意象,传达了友谊的恒久与深厚。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范仲淹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赞美友人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
    •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对故乡的骄傲与期许。
    •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描绘余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表现余姚的繁华与热闹。
    •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期待有德之士的治理。
    •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表达对隐士的敬重。
    •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期望友人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对离别的感伤。
    •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友谊的长久与陪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紫信可拾,高门复树立”,工整对称。
    • 比喻:如“文藻凌云”,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为君来,赋予自然以人性。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哀愁。它反映了范仲淹深厚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青紫:象征着官职与荣华。
  • 烟水:描绘自然与繁荣的和谐。
  • 春风:希望与温暖的象征。
  • 明月:友谊与陪伴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紫”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名号
    • B. 官职的颜色
    • C. 大自然的景象
  2. 诗中描绘的“馀姚”是指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浙江
    • C. 福建
  3.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离别的哀伤
    • B. 期待与希望
    • C. 忧愁与烦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范仲淹与李白在送别诗中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范仲淹的诗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通过两位诗人的作品,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社会观念。

参考资料

  • 《范仲淹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偶题二首 闻蝉 梅花 蚕妇 除夜 满江红 宿迁道中 郡城送诸兄弟北归昔年此日别汪容甫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妖孽伏息 雕虫薄技 靣字旁的字 包含殚的词语有哪些 良田不如心田好 言字旁的字 包含倏的词语有哪些 頱顂 枯犷 起令随令 亡是公 包含缓的成语 粗糙 反文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尚虚中馈 活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