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纮殿院赴阙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35:32

诗句

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

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32

原文展示:

霜露丘园不忍违,
三年月日速如飞。
金门乍入应垂泪,
因挂朝衣忆彩衣。

白话文翻译:

霜露降临在丘陵和园子里,让人不忍心离开;
三年的光阴,日月如梭,转瞬即逝。
刚走进金门,便忍不住流下眼泪;
每当穿上朝服,就会想起那华丽的彩衣。

注释:

  • 霜露:指早晨的霜和露水,象征着秋冬的寒冷和即将分离的伤感。
  • 丘园:指小山和园子,代表诗人李纮的家乡或生活环境。
  • 金门:指宫廷的门,象征着朝廷的权力和地位。
  • 朝衣:指朝廷官员的官服,象征着身份的变化。
  • 彩衣:指华丽的衣服,代表李纮在家乡时的自由与快乐。

典故解析:

“金门”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代表皇宫或朝廷,是官员出入的重要场所。“朝衣”与“彩衣”形成对比,前者象征严肃的官场生活,后者则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主张改革,提倡忠诚与责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仲淹送别好友李纮赴京任职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仕途的期待与忧虑。

诗歌鉴赏:

《送李纮殿院赴阙 其二》是范仲淹在送别朋友时所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友谊与对未来的惆怅。首句“霜露丘园不忍违”,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情感,霜露象征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令人不忍心离开故乡。接着“三年月日速如飞”则强调了时光的飞逝,三年如白驹过隙,给人一种无奈与感慨。

“金门乍入应垂泪”表现了面对新环境的无奈与伤感,李纮即将步入朝廷,身处权力之中,然而这种荣耀却伴随着离别的痛苦。最后一句“因挂朝衣忆彩衣”则揭示了身份的转变,穿上朝服后,诗人不禁想起曾经的自由与快乐,暗示了官场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体现了范仲淹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露丘园不忍违: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暗示离别的伤感。
    • 三年月日速如飞: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让人感到无奈。
    • 金门乍入应垂泪:刚走入权力中心,便感到伤感,体现了对故乡的留恋。
    • 因挂朝衣忆彩衣:身份的变化让人回忆起曾经的快乐,反映出对官场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金门”与“朝衣”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霜露象征着伤感,暗示即将离去的情绪。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忧虑。

意象分析:

  • 霜露: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无奈。
  • 丘园:代表故乡,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 金门:象征权力与荣耀,但也暗示着对自由的渴望。
  • 朝衣和彩衣:分别代表官场生活与自由生活,体现身份的转变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李纮殿院赴阙 其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范仲淹
    • C. 杜甫
  2. 诗中的“霜露”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离别的伤感
    • C. 自由
  3. “金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家乡
    • B. 朝廷
    • C. 自由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范仲淹与杜甫的送别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范仲淹的诗更加强调身份的转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深情回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山水 月夜乘舟 送彭孔明膺荐入京 送别三首 其三 送别三首 其二 送别三首 其一 与李秀士 晚归 为傅本荣令器启蒙学书作 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环 皓足 丢溜 行字旁的字 日居月诸 颠簸不破 止字旁的字 一言不合 睚眦之隙 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正色厉声 鼎字旁的字 毛发为竖 险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