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34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素云捧出冰盘,
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
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
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
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
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
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
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
睡醒无力。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夜景。清冷的月光如同冰盘般洒落在湖面上,映照出如琉璃般的清澈。露水横陈,天空幽远,星星在树影间闪烁,远处的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香气四溢的荷花自远方飘来,红桥在秋天的四周映衬得格外美丽。待到划船停靠西村,轻轻摇动湖面,打碎了残存的白色月影。回想起当年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趁着七月的新凉,雨后的湖面显得格外清澈。往昔的游玩如同就在眼前,时光却易逝,去年此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怀念的心情在梦中飘渺,和那曲柔美的箫声又有谁能听见?在花下,几只鸳鸯正懒懒地醒来,似乎无力再去游动。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西湖之际,正值月明之时,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抒发自己对过往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西湖月》是一首典雅清新的山水诗,诗人黄燮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月夜景致,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开篇的“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中,月光如冰盘般清晰,湖面如琉璃般透彻,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逐渐引入了自身的情感。露水、星辰、山峰的描绘,不仅呈现出西湖的自然美,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怀旧。特别是“旧游如昨,流光易改”这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珍惜与感慨,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流逝的无奈。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宁静的夜色中显得更加深沉。最后以“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收尾,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状态的感慨,鸳鸯的懒散仿佛暗示着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用词考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黄燮清卓然不群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素云捧出冰盘”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数峰烟积”描绘的是__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霁痕”指的是雨后的清澈天空。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