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八景诗 其二 浙江秋涛》

时间: 2025-05-01 14:02:10

诗句

怒挟西风势未休,滔滔何处觅安流。

青山隔岸分吴越,白浪排空混斗牛。

铁箭有灵来昨日,素车遗恨已千秋。

晚来试倚樟亭立,枫叶芦花满眼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10

原文展示

怒挟西风势未休,
滔滔何处觅安流。
青山隔岸分吴越,
白浪排空混斗牛。
铁箭有灵来昨日,
素车遗恨已千秋。
晚来试倚樟亭立,
枫叶芦花满眼愁。

白话文翻译

怒涛伴着西风,势头依然未减;
奔腾的水流中,何处能找到安宁?
青山在河对岸,将吴越两地分隔;
白浪翻滚在空中,犹如混战中的牛斗。
铁箭似乎有灵,昨日已经飞来;
素车留下的遗憾,已经过去千年。
傍晚时分我倚着樟亭,
满眼愁苦尽在枫叶和芦花之间。

注释

  • 怒挟:怒涛的气势。
  • 安流:平静的水流。
  • 吴越:指中国古代的两个地方,吴国和越国,象征地理分隔。
  • 排空:翻腾的浪潮高耸入云。
  • 铁箭有灵:形容箭矢如有灵性般飞来。
  • 素车:白色的车,象征悲伤和遗憾。
  • 樟亭:指一种亭子,可能为景点。
  • 枫叶芦花:秋天的自然景象,象征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生平不详。明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繁荣期,诗人们善于表达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常常通过写景抒情,展现出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西湖八景诗》是为描绘西湖美景而作的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湖自然美的向往与感叹。浙江秋涛是描绘秋季西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秋水秋风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西湖八景诗 其二 浙江秋涛》是一首描写秋季西湖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秋涛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怒挟西风势未休”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激烈与狂野,给人以震撼的感觉。接着提到“滔滔何处觅安流”,表现了在自然力量面前,人们的渺小与无奈。

诗中“青山隔岸分吴越,白浪排空混斗牛”描绘了秋涛与山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暗示了地理的分隔与历史的沉淀。接下来,“铁箭有灵来昨日,素车遗恨已千秋”则转向了历史与情感的沉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内心的遗憾。

最后两句“晚来试倚樟亭立,枫叶芦花满眼愁”则使全诗回归到个人的情感上,展现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愁苦与思索。整首诗在气势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思,是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怒挟西风势未休:形容秋天的风势如怒涛般汹涌,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
  2. 滔滔何处觅安流:询问在这样激烈的水流中,何处可以找到宁静,表现了对安逸的渴望。
  3. 青山隔岸分吴越:青山在水的两岸,将吴越两地隔开,象征地域的分隔与历史的延续。
  4. 白浪排空混斗牛:白色的浪潮像是在空中翻滚的斗牛,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观与激烈。
  5. 铁箭有灵来昨日:暗指历史的痕迹,似乎有灵性的箭矢从过去飞来,令人怀念。
  6. 素车遗恨已千秋:白色的车象征着悲伤与遗憾,已经过去千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7. 晚来试倚樟亭立:傍晚时分,诗人倚靠在樟亭上,表示一种静谧的状态。
  8. 枫叶芦花满眼愁:枫叶与芦花充满眼前,带来的是一种浓重的愁绪,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浪排空混斗牛”比喻浪潮的高涨,增强视觉冲击力。
  • 拟人:如“铁箭有灵”,赋予箭矢以灵性,增强情感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遗憾的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感慨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来临与激烈的气候变化。
  • 青山:代表稳定与历史的延续。
  • 白浪: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铁箭:暗示历史的痕迹与战争的遗憾。
  • 素车:象征悲伤与时间的流逝。
  • 枫叶、芦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怒挟西风势未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平静
    • B. 激烈
    • C. 快乐
    • D. 悲伤
  2. 青山隔岸分吴越,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地理的分隔
    • B. 人与人的关系
    • C. 时光的流逝
    • D. 自然的宁静
  3. “晚来试倚樟亭立”中的“樟亭”象征什么?

    • A. 安静的地方
    • B. 战斗的场所
    • C. 人群的集聚
    • D. 忘却的历史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登高》(王勃):描绘秋天景色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浙江秋涛》: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家庭的思念与历史的忧虑,而《浙江秋涛》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选》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清明悼夫子 满江红 渡江后车上作二首仍用前韵 其一 满江红 其三 满江红 题黄韵甫帝女花院本传明季坤兴宫主 满江红五首 其一 满江红·水满方塘 满江红 浣花草堂 满江红 寿赴安人 满江红 中秋 满江红 用李廷弼留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逢 示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研精竭虑 噙齿戴发 称帝称王 河结尾的成语 申锡 包含码的词语有哪些 燕颔儒生 骨字旁的字 穿金戴银 蛮荆 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黄口孺子 不堪造就 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