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三十三首》

时间: 2025-04-24 04:40:07

诗句

嗣岁庞恩浃九垓,熙熙人物咏春台。

行知大业同文轨,今见萧曹佐汉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40:07

原文展示:

嗣岁庞恩浃九垓,熙熙人物咏春台。行知大业同文轨,今见萧曹佐汉来。

白话文翻译:

明年庞大的恩泽遍及九天,熙熙攘攘的人们在春天的台上吟唱。我们都知道伟大的事业同样遵循着文治的轨道,如今见到萧曹的辅佐汉朝而来。

注释:

  • 嗣岁:明年。
  • 庞恩:庞大的恩泽,指国家的恩惠。
  • :遍及,普及。
  • 九垓:九天,古代对天空的称谓,表示极高的地方。
  • 熙熙人物:熙熙攘攘的人群,形容热闹的场景。
  • 咏春台:春天的台地,指人们吟唱的地方。
  • 行知大业:知道伟大的事业。
  • 同文轨:遵循同样的文治轨道。
  • 今见:如今见到。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汉初的开国功臣,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 佐汉来:辅佐汉朝而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生于盛世,受到文人风气的熏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前景的期待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以“嗣岁庞恩浃九垓”引入,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国家的恩泽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向往。接着“熙熙人物咏春台”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人们在春天的台上吟唱,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似乎在庆祝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行知大业同文轨”,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遵循文治的轨道,表明了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一句“今见萧曹佐汉来”则引入历史人物,萧何和曹参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执政者的期许,借古喻今,表达对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古今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及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内涵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嗣岁庞恩浃九垓:期待明年国家的恩泽能普及到每一个人。
    2. 熙熙人物咏春台:描绘人们在春日中欢聚吟唱的热闹场景。
    3. 行知大业同文轨: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遵循文治。
    4. 今见萧曹佐汉来:提及历史人物,寄托对未来治理者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庞恩”与“熙熙”,“行知”与“今见”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与繁荣联系起来,象征着国家的生机。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待,借历史人物的成功来激励当代执政者,体现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庞恩:象征国家的恩惠与繁荣。
  • 春台:代表生机与希望。
  • 萧曹:历史的象征,表明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庞恩”指的是什么?

    • A. 小恩小惠
    • B. 庞大的恩泽
    • C. 无恩无怨
    • D. 个人恩惠
  2. 诗中提到的“萧曹”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与关羽
    • B. 曹操与孙权
    • C. 萧何与曹参
    • D. 赵云与张飞
  3. “咏春台”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 A. 寂静的山林
    • B. 热闹的人群吟唱
    • C. 荒凉的沙漠
    • D. 平静的湖面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豪情壮志,而曹勋的此诗则更注重国家与历史的结合,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锦儿(及第后出京,别锦儿与蜀妓) 马上见 荐福寺讲筵偶见又别(一作别后) 寒食夜有寄 避地 别绪 李太舍池上玩红薇醉题 故都 息虑 江楼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却的成语 居心不净 珠结尾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同怀 冬开头的成语 望梅阁老 简贤附势 靣字旁的字 朴鸷 耂字旁的字 中空 救过补阙 匸字旁的字 风起潮涌 倚杀 皮字旁的字 包含敲的成语 巍巍荡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