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40:07
嗣岁庞恩浃九垓,熙熙人物咏春台。行知大业同文轨,今见萧曹佐汉来。
明年庞大的恩泽遍及九天,熙熙攘攘的人们在春天的台上吟唱。我们都知道伟大的事业同样遵循着文治的轨道,如今见到萧曹的辅佐汉朝而来。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生于盛世,受到文人风气的熏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前景的期待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这首诗的开头以“嗣岁庞恩浃九垓”引入,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国家的恩泽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向往。接着“熙熙人物咏春台”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人们在春天的台上吟唱,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似乎在庆祝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行知大业同文轨”,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遵循文治的轨道,表明了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一句“今见萧曹佐汉来”则引入历史人物,萧何和曹参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执政者的期许,借古喻今,表达对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古今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及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内涵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待,借历史人物的成功来激励当代执政者,体现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庞恩”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萧曹”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咏春台”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