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7:32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上。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於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皜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羽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洊羽宜熟。
濬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7:32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上。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於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皜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羽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洊羽宜熟。
濬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这首诗用水来比喻人性中的纯真和无邪。水像幼小的孩子一样,刚刚开始流出。泉水清澈透明,源自大地深处。天地初生时,纯净而明亮。这个初始阶段,犹如万物的根本。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水流细细如涓;随着成长,水流逐渐变得浑浊。正如玉石与珍珠,难道说它们不洁白吗?如冰雪般,清澈透明,毫无污垢。反观自身,心灵应当如此。在生命之初,应该是纯净无瑕的。培养这种纯真,便能成就圣人之道。伟人不会失去这份纯真,依然如同婴儿。圣人如孔子,内外都光明澄澈。深广的泉源,浩浩荡荡如海。洁白如银河,星月交辉。仰望先贤,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若从一开始失去养护,最终也会失去正道。内心的杂念或欲望会遮蔽自我,官场的诱惑会使人远离本心。纯真反而变成了失落,洁白也随着变得污浊。黑水向西流去,清澈的渭水在南边分隔。君子在家庭中,羽翼尚不成熟。与污浊的世俗不同,任由混浊的溪流流淌。外在的诱惑与内心的欲望,永远要断绝而不可赎回。要深深养护那份纯真,逐步成熟。要挖掘你内心的源泉,像启蒙时那样。放开自我,向四海而去,波涛与天际相接。学习有其源头,海洋也能到达。否则,便如同白水一般。
作者介绍:包恢,字希范,号蒙泉,宋代人,曾任官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诗作常探讨生命、道德与人性,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作者与李养源交流时所作,旨在探讨人性本质与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纯净与修养。
这首诗通过水的意象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初始和纯真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幼儿的纯真与成年后的复杂心理进行对比,表现出人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纯洁的无奈与惋惜。尤其是“反求诸己,心正如是”一句,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水的清澈与人的心灵相联系,表现出纯净心灵的重要性。
在形式上,诗歌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如玉与珠”,“皓如银河”等,使得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也不乏美感。诗的最后几句更是指出了现代社会中内心欲望的遮蔽,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内心的清澈与真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人性中的纯真与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内心的清澈与真实,警惕外界欲望的诱惑。
诗词测试:
诗中“水象童蒙”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反求诸己”,强调的是什么?
诗中的“皓如银河”想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