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9:2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24:25
玉箸真文久不兴,
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
果见僧中有个僧。
这首诗表达了对篆书这一古老书法艺术的怀念和惋惜。诗人感慨,真正的篆书已很久没有兴盛过,自李斯传授书法以来,李阳冰也是书法的名家。诗人正悲伤千年间无人再出现这样的书法家,没想到在僧人中竟然出现了一位这样的人。
齐己(约 779-868),唐代诗人,字景初,号隐居,晚号长安居士。齐己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尤擅长写佛教题材的诗作。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佛教哲学和个人感悟,深具艺术魅力。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书法艺术的一个鼎盛时期,但范围内也有书法逐渐没落的现象。诗人在书法上有深厚的造诣,关注到篆书的衰落,因此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篆书艺术的怀念与惋惜。
齐己在《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中,通过简练的字句,传达了对篆书艺术的深切思考和忧虑。诗的开头提到“玉箸真文久不兴”,用“玉箸”这一优雅的意象,隐喻书法的高贵和精致,表现出篆书艺术的稀缺与不振。接下来的“李斯传到李阳冰”,则将历史与现实相连,表明自古以来,篆书有过辉煌的传承,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传承似乎已经被遗忘。
“正悲千载无来者”更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在此表达出对篆书艺术的忧伤和失落,仿佛在叹息千年来再无像李斯、李阳冰那样杰出的书法家。而最后一句“果见僧中有个僧”,则是点睛之笔,出乎意料地在僧人中发现了一位优秀的书法家,给了诗人一丝希望,表明即使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依然可能涌现出新的才华。
整首诗情感真挚,概括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艺术传承的期盼,体现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与关切。
诗歌通过对篆书衰落的感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两位书法家分别是谁?
“玉箸真文久不兴”中的“真文”指的是什么艺术形式?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