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书四首》

时间: 2025-07-27 16:37:03

诗句

童子区区攻一艺,老生汲汲事三馀。

偶然领会忘言处,只有渊明解读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7:03

原文展示:

《读书四首》 作者: 曾几 〔宋代〕

童子区区攻一艺,
老生汲汲事三馀。
偶然领会忘言处,
只有渊明解读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少年专心攻读某一技艺,而年长者则忙于追求功名利禄。偶尔在某个瞬间领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境界,唯有陶渊明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的奥义。

注释:

  • 童子: 指年轻的学生或学者。
  • 区区: 微小、细微的意思,形容少年所攻之艺。
  • 老生: 指年长的学生或有经验的人。
  • 汲汲: 忙于、急于的意思。
  • 三馀: 指世俗的功名利禄之外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琐事。
  • 领会: 理解、领悟。
  • 忘言: 超越语言的理解,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境界。
  • 渊明: 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其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真,号山人,宋代诗人,生平简朴,崇尚自然,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表现在诗词中。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读书四首》是曾几在其读书与生活经历中所作,反映了他对于学术追求与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对自己与陶渊明在理解书本的深度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句展示了读书的不同境界与态度。首句“童子区区攻一艺”描绘了年轻学子专注于某项技艺的情景,体现了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接下来的“老生汲汲事三馀”则对比了年长者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他们忙于世俗事务,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追逐,而非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第三句“偶然领会忘言处”则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领悟往往是在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刻,即一种超越常规理解的境界。这种状态与最后一句“只有渊明解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作为古代诗人,以其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追求,表现出对书本真正意义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对知识的态度,突显了对内心深处那份宁静和智慧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童子区区攻一艺: 年轻的学生专注于一项技艺,寓意着年轻人的执着与专注。
  2. 老生汲汲事三馀: 年长者忙于琐事,表明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 偶然领会忘言处: 偶尔领悟到的深邃境界,表达了对知识本质的感悟。
  4. 只有渊明解读书: 只有陶渊明能真正理解书本的意义,强调了对书本的深刻领悟。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童子与老生,突出不同阶段对知识的追求与理解。
  • 隐喻: “忘言处”作为隐喻,表达了超越语言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不同年龄段对知识和生活价值的不同理解,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子: 代表年轻人追求知识的渴望。
  • 老生: 象征着年长者对名利的追逐。
  • 渊明: 代表着高尚的学术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童子”指的是: a) 年轻的学生
    b) 年长的学者
    c) 书本的作者
    d) 诗人的朋友

  2. “老生汲汲事三馀”中“汲汲”一词的意思是: a) 悠闲自得
    b) 忙于
    c) 迷失
    d) 享受

  3.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1. a) 年轻的学生
  2. b) 忙于
  3. b)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曾几的《读书四首》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到了对书本与自然的理解,但曾几更强调不同年龄对知识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陶渊明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归乡二首 中夏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欧阳公酬杜正献告老 和张倅湖上十绝 其八 苦乐 送双林益老 郡中朔旦朝拜圣祖 大笑菊 寄陆郎中 閒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辵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救溺 轻拢慢捻 嚾呼 雨花石 包含以的成语 感慨万千 论功封赏 面目黎黑 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抱头缩项 包含谯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标奇立异 取威定霸 宝盖头的字 麻字旁的字 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