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41
上清宝鼎诗二首
作者: 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
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清晨我披着梦中的云彩,戴着斗笠在茫茫的青色水面上垂钓。
寻找丝线终于钓到了双鲤鱼,鱼中藏着三元的印章。
篆书字迹如同红色的蛇,气势如飞翔般自由。
我归来向天老询问,深奥的道理是无法测量的。
金刀割开青色的绸缎,灵妙的文字闪烁着光辉。
吞服着十二个金环,忽然见到仙人的住处。
傍晚骑上紫色的鳞甲,海风沁入我的肌肤,感到一阵凉意。
龙子善于变化,化作梅花的妆饰。
他赠送我一串串珠子,闪烁着如月光般的明亮。
劝我穿上红色的丝线,系在裙子的裆部。
轻轻挽着你走去,谈笑间散发着香气。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飘逸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著称,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爱情、人生等,常表现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于山水之间之时,受道教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李白的《上清宝鼎诗二首》展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一个梦幻的钓鱼场景,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悠然自得。开头的“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便勾勒出一幅清晨的山水画,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李白在寻鱼的过程中,逐渐引入了道教的符号,如“三元章”、“金刀”、“灵文”等,展现了他对道家理念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尤其是“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和生命的美丽。在诗的结尾,李白通过“谈笑闻遗香”的意象,表达出一种与友人同游的愉悦心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双鲤”象征什么?
A. 吉祥
B. 失败
C. 平淡
“篆字若丹蛇”中“丹蛇”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美丽
B. 神秘
C. 普通
诗人在诗中向谁询问深奥的道理?
A. 自己
B. 天老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上清宝鼎诗二首》,前者豪放不羁,表现了对人生的畅快与自由;后者则更为沉静,蕴含了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