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27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我带着两支红色的羽箭,来游历燕赵地区。
正是射天狼星的好时节,心中激动得无暇闲适。
在洪波台观望着战兵,倚剑远望玉关。
我不急于向越国请缨,且向燕然山进发。
风引动着龙虎的旗帜,歌声响起,昔日的追攀又重现。
击打着筑子,月光洒落在高空,投壶游戏打破了我的愁苦。
遥远地知道,经过百战的胜利,定能征服鬼方而归。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以清新流畅、豪放俊逸见称,常常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形势复杂,边疆多事之秋。李白在游历燕赵时,目睹战争和士兵的英勇,心中感慨,便写下此诗,以表达他对国家的关心以及对战争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开篇以“我把两赤羽”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朝气和勇气的场景,红色的羽箭象征着战斗的精神。接下来的“天狼正可射”,则暗示着敌人即将来临,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激昂和热血。
在“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中,李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军事图景,表达了他对边关卫国的渴望。诗中提到的“请缨不系越”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反而向往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这种豪迈的精神令人钦佩。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一句,展示了军中的气氛与士气,李白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胜利的期待。最后,诗的结尾“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国家的热爱、对战争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诗中流露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白的“赤羽”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洪波台”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