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3
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 其四
作者: 郭之奇 〔明代〕
我有长生诀,总归方寸穴。我有不死方,下士闻且咥。
飘缈月宫仙,当年曾盗窃。虚府聚寒辉,丹华散远冽。
无明火自销,不夜光难灭。此象落人间,颇断红尘热。
冰心在玉壶,始闻真白雪。风轻云散时,鸟弄花开节。
秋水似神清,春山供意悦。玄芽秀玉房,金粟垂丹阅。
岂烦爻卦添,漫许刀圭设。我闻至要言,如听广成说。
蟾杵药初团,寒炉灰乍揭。能使月珠成,未妨天宝泄。
我有一种长生的秘诀,最终是归于心灵的安宁。我拥有不死的方剂,低贱的士人只敢听闻而不敢尝试。
那飘渺的月宫仙子,曾经在年轻时偷取过秘法。虚无的府邸聚集着寒冷的光辉,丹药的香气散发着远处的清冷。
无明的火焰自我熄灭,永夜的光芒难以消失。这种象征落在人间,恰好断绝了红尘的热烈。
冰清的心在玉壶中,初次听到真正的白雪。轻风散去云彩时,鸟儿在花中嬉戏。
秋水如神仙般清澈,春山让人心情愉悦。玄芽在玉房中秀出,金色的粟米垂下丹药的光华。
何必烦恼爻卦的添加,随意许诺刀圭的设置。我听到至关重要的话语,如同聆听广成的教诲。
蟾蜍的杵药刚刚成团,寒炉的灰尘刚刚揭开。能够使月珠成形,却不妨碍天宝的流失。
作者介绍:郭之奇,明代诗人,精于道教文化,作品多探讨修仙理想,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道教文化复兴时期,作者借用修仙的理念,表达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与思考,反映出对超脱世俗、寻求长生的渴望。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修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通过“长生诀”和“不死方”的提及,立即引人入胜,勾勒出一种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接着,诗人以飘渺的月宫仙子为引,展示了灵性与物质的对比,暗示着修仙者需超越尘世的诱惑,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多次提到“冰心在玉壶”,这不仅是对自身心灵的自省,更是对理想境界的描绘。风轻云散、鸟弄花开等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还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仿佛在告诉读者,修仙并非单纯艰难的修炼,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整首诗在意境上升华至一种哲理的启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澈。通过对丹药和光辉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核心思想——追求内心的和谐与自然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修仙的过程与理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道教文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生诀”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冰心在玉壶”比喻的是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蟾杵药”代表了修行的艰难与希望。(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