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采莼曲二首》

时间: 2025-04-28 01:30:23

诗句

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

新样越罗裁窄袖,着来人说似罗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0:23

原文展示:

西湖莼菜胜东吴,
三月春波绿满湖。
新样越罗裁窄袖,
着来人说似罗敷。

白话文翻译:

西湖的莼菜比起东吴的更加出色,
三月的春水波光粼粼,湖面绿意盎然。
新款的越地绸缎裁剪得窄袖,
穿上它的人让人觉得像美丽的罗敷。

注释: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特别是春天的时节。
  • 东吴: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因其丰富的水域和美食而闻名。
  • 新样:新的样式或款式。
  • 越罗:指越地生产的丝绸,因其轻薄柔软而受欢迎。
  • 罗敷:传说中的美女,典故源自《白蛇传》,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明臣,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正是莼菜丰收的时节。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与莼菜的美味,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和当地的美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首句以“莼菜”引入,生动地呈现出西湖的特产,既是对自然的赞美,又隐含了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接着,诗人通过描写三月春波的碧绿,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在后两句中,诗人巧妙地将服饰的美丽与传说中的美女罗敷相提并论,展现了对女性美的欣赏,也隐约表达了对春天新生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湖莼菜胜东吴:强调西湖的莼菜品质高于东吴,表达了对当地美食的赞美。
  2. 三月春波绿满湖:描绘了三月时节,湖水波光粼粼,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3. 新样越罗裁窄袖:提到新款的越地丝绸,暗示流行的时尚,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美感。
  4. 着来人说似罗敷:将穿着新衣的人比作美丽的罗敷,表现了对美人的赞美和春天的朝气蓬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穿着新衣的女子比作罗敷,增强了美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莼菜和春天的西湖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融入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莼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味,代表了自然的馈赠。
  • 春波:代表着生机与希望,传递出春天的气息。
  • 越罗:象征着美丽与时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 罗敷: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美丽女性,表达了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湖的莼菜与哪个地区的莼菜相比?

    • A. 东吴
    • B. 西域
    • C. 北方
    • D. 南方
  2. 诗中提到的“越罗”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衣物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食物
  3. 罗敷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美丽的女子
    • C. 美味的食物
    • D. 美好的春天

答案:

  1. A. 东吴
  2. B. 一种衣物
  3. B. 美丽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沈明臣此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但沈明臣更侧重于生活细节和个人感受,而李白则更注重自然的壮丽和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沈明臣研究》

相关查询

渔家傲 浒溪桃 渔家傲·窗影修篁摇翠葆 渔家傲 赠道友 渔家傲(赠萧娘) 渔家傲 渔家傲·众绿如生如羽葆 渔家傲·八十邻翁头似葆 渔家傲 暮秋校园漫步 渔家傲 其五 渔家傲·过莺脰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不紧不慢 契爱 馬字旁的字 搬弄是非 先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鸿泥雪爪 穷愁潦倒 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探骊获珠 敛手束脚 安心恬荡 齿字旁的字 红葩 反败为功 包含秩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