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7:25
感皇恩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终岁忆春回,西园行尽。
欢喜梅梢上春信。
去年携手,暗约芳时还近。
燕来莺又到,人无准。
凭谁向道,流光一瞬。
佳景闲无事衣褪。
春归何处,又对飞花难问。
旧欢都未遇,成新恨。
整年都在怀念春天的回归,走遍西园的花木。
喜悦地等待梅树上的春天信号。
去年我和你手牵手,偷偷约定好的美好时光又近在眼前。
燕子飞来了,黄莺也来了,人却没有确定的约定。
谁能告诉我,流逝的光阴一瞬而过?
美好的时光悠闲无事,衣服也褪去色彩。
春天归去何处,又面对着飞舞的花瓣难以追问。
旧日的欢聚没有再遇见,变成了新的遗憾。
晁补之(约1055年-1121年),字用之,号阮亭,宋代诗人、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在词、诗方面的成就而被后世尊称。他的作品多表现情感细腻,形式多样,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感皇恩》写于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中的离别与失落,反映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感皇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回忆中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开篇便用“终岁忆春回”点明了主题,接着通过“西园行尽”与“欢喜梅梢上春信”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回归与内心的期待。这里的“梅梢”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诗人也不忘提醒自己时间的流逝,流光一瞬,佳景难再,给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慨。尤其是“春归何处,又对飞花难问”,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现出对旧日欢聚的怀念与如今孤独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出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象征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流光一瞬”表达了什么?
这份整理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感皇恩》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