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1: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33:27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荒凉的废园里是秋天,静谧的幽花在晚风中凋零。
山城已经偏僻,更何况与城市相隔遥远。
我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倚靠在山巅上眺望云端。
不见那苦于吟咏的诗人,清酒的樽子又是为谁而满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激情,也有深刻细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诗人身处荒凉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作品展现了诗人在偏远之地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苏轼的《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是一首充满深沉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开篇的“荒凉废圃秋”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发觉自己似乎失去了创作的动力。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深刻地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后面的“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表达了他在此地的迷茫和无所事事的感慨,似乎在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最后两句“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表现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诗人在此处用“清樽”作为象征,既是对饮酒的描绘,也是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整体上,诗作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索展开,体现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反省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兼具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测试:
诗中“荒凉废圃”的意思是?
A. 繁华的园圃
B. 破败的园圃
C. 美丽的花园
D. 热闹的地方
“清樽为谁满”中的“清樽”指的是?
A. 空酒樽
B. 清酒的酒樽
C. 酒店
D. 诗集
诗人表达孤独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A. 城市的繁华
B. 山城的偏僻
C. 花朵的凋零
D. B和C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杜甫在孤独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表达更为哲理与淡然,而杜甫则更为悲切与深沉。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但风格各异,苏轼偏向于洒脱,杜甫则显得沉重。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通过解析诗歌的各个方面,探寻其背后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