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10
《满江红(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作者:晁补之 〔宋代〕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余里。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不要再谈南征的事,船头已经转了三千多里。虽然没有叹息这浮生的漂荡,却惋惜这美好的聚会。
满眼青山和芳草在远方,船桨轻轻划动,映照着斜阳下的碧水。我问这水中哪里有芰荷,渔夫指着远方。
在这清朗的时光里,游子的心情尽情抒发,尽情地歌唱醉酒。多才的南阮,自是我知己。
与朱公的江海之行不同,我未能成就陶渊明的田园梦想。即便楚乡的风景胜过我的故乡,又有谁来共赏呢?
晁补之(1045-1125),字公泛,号山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深沉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晁补之被贬谪之际,前往玉山的途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漂泊、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晁补之通过对舟行于大泽的描写,抒发了他在被贬谪期间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作者不愿再提南征的事情,反而想起曾经的美好聚会,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他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色,青山、芳草、碧水和斜阳,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这幅画面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宿,他问渔人哪里有芰荷深处,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诗中提到的南阮和陶渊明,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在游子的心情与豪放的歌唱中,隐含着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了晁补之对自由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余里。
不要再讨论南方征战的事,而是船已行驶了三千多里,暗示了过去的经历。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尽管没有对这无常的生活感到叹息,却对美好的聚会感到惋惜。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眼前是青山和芳草,船桨轻轻划动,映照着斜阳下的水面,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询问这水中哪里有芰荷,渔人指向远方,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
在这清朗的时光里,游子的心情尽情抒发,尽情挥洒酒意。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自认有才的南阮,表达了对知己的珍惜。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与朱公的远游不同,自己未能如陶渊明般成就田园生活的理想。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即使楚乡的风景胜过故乡,又有谁能共赏这美景?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满江红》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杜甫
C. 晁补之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芰荷”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美好事物
C. 战争
D. 田园生活
诗的主题是?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历史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