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14
原文展示: 立秋日 令狐楚 〔唐代〕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白话文翻译: 平日里本就多愁善感,到了新秋时节更是容易感到悲伤。 燕子的鸣叫声仿佛在表达惜别之情,柳树的枝条已经显露出衰败的迹象。 为国家效力终究未能有所补益,回家的日子也遥遥无期。 心中的旧日情感,比去年更加苦涩。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令狐楚(766-837),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美,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这首诗写于立秋之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国家事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秋时节,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国家事务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通过对燕子和柳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事务的无奈。诗中“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燕子的叫声比作惜别之词,柳树的衰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形象生动。后两句“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事务的无力感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国家事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兴八首》与令狐楚的《立秋日》都是以秋天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而令狐楚的诗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