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19
原文展示:
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白话文翻译:
洛水在深秋时节呈现出碧绿如黛的颜色,水中的乱石纵横交错,水流激荡发出响声。水清澈见底,不留下一丝尘埃,阳光照射下,水底的沙石仿佛在移动,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南山的秋风已经带来了萧瑟之感,山影倒映在水中,上下交错,迷离着空翠的颜色。何时能够带着酒,放纵地划着小船,享受那寒冷中可以切片的鲤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洛水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张耒可能身处洛阳,对洛水的秋景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洛水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色的深绿、水流的激荡、水底的清澈以及山影的迷离。诗中“碧如黛”、“鸣濑”、“澄沙动玑贝”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洛水的美丽和动感。后两句“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放下世俗的束缚,享受自然和美食带来的乐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洛水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