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漫书》

时间: 2025-05-02 01:35:48

诗句

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48

原文展示:

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

白话文翻译:

享受清贫的生活,知道这是我的命分;成家立业,为国效力,又何必感到羞愧?最终还是回到禅院,心中的期望仍在那里,清澈的百丈潭水令人心神宁静。

注释:

  • 乐退:乐于退居田园,安于贫穷。
  • 安贫:安于贫穷,指对贫穷生活的满足。
  • 知是分:知道这是自己的命运。
  • 成家报国:指成家立业,报效国家。
  • 僧院:佛教寺院。
  • 瑟瑟:形容水流的声音,也形容心情宁静。
  • 澄鲜:清澈而鲜明。
  • 百丈潭:指深潭,深且清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僧院”可能指代隐居生活的理想,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同时,诗中暗含了对传统儒家理念的反思,强调个人的内心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空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常在作品中体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创作背景: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价值追求。

诗歌鉴赏:

《漫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开头“乐退安贫知是分”即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认知与释然。接下来的“成家报国亦何惭”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价值的尊重,成家立业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最后两句“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引入自然意象,诗人渴望回归宁静的生活,表现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全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哲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兼具了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乐退安贫知是分”: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乐观与接受。
    2. “成家报国亦何惭”:强调成家立业是应有之义,无须感到羞愧。
    3. “到还僧院心期在”:表达对禅院生活的向往与内心期许。
    4. “瑟瑟澄鲜百丈潭”:描绘宁静的自然场景,象征心灵的清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心灵的宁静。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对家庭责任的认同,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乐退:象征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百丈潭: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僧院:象征归隐与寻求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乐退安贫”的意思是: A. 乐于富贵
    B. 安于贫穷
    C. 感到羞愧
    D. 成家立业

  2. 诗中提到的“百丈潭”象征: A. 深邃的思考
    B. 内心的宁静
    C. 外在的繁华
    D. 复杂的人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浣溪沙(三衢陈签上作)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 浪淘沙 苏武慢(湖州赵守席上作) 蝶恋花(次韵张子原寻梅) 菩萨蛮(簪髻) 昭君怨(亦名宴西园) 正宫·塞鸿秋 门前五柳侵江路 蟾宫曲 梦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求的成语 沛雨甘霖 潜寇 酉字旁的字 当轴处中 宝盖头的字 身字旁的字 深窅 百折千回 吐血 十字旁的字 改往修来 隙趋 鼠字旁的字 无衣之赋 包含凡的词语有哪些 年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