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證因亭》

时间: 2025-08-06 14:37:34

诗句

峰北幽亭愿證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14:37:34

原文展示:

峰北幽亭愿證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白话文翻译:

在北峰的幽静亭子里,我希望能得到证悟;
在前生曾居于此地的人,如今仍能在这里安身。
上面的和尚到此时应该会来,
他会笑着认出我,记得我曾经的模样。

注释:

  • 证因:指的是得到证明和领悟的因缘。
  • 他生:指的是前生或前世。
  • 上方:指的是亭子上方或高处。
  • :和尚,指修行之人。
  • 笑认:带着微笑去认出,表示亲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华,号白云。他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尤其以其深刻的诗歌和独特的艺术观念而闻名。司空图的诗风强调意境和情感,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证因亭》创作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可能在北峰的亭子中静思,激发了他对前生和修行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灵性追求的渴望,体现了他对时间、空间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证因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北峰的幽静亭子中,思索着前生与今生的关系。首句“峰北幽亭愿證因”表达了诗人对灵性领悟的渴望,暗示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他希望能获得某种启示或真理。接着的“他生此地却容身”,则引发了对前生的回忆,诗人似乎在思考前生与今生的延续和联系,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和尚,象征着智慧与修行的引导者,“上方僧在时应到”暗示着诗人对精神导师的期待,渴望通过与和尚的交流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启发。最后一句“笑认前衔记写真”则带有一种温暖与怀旧的情感,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被识别和记住,这种期盼不仅是对自我存在的认同,也是对他人与自我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宁静的意境和深远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灵性追寻的渴望,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北幽亭愿證因:在北峰的幽静亭子中,心中渴望能得到灵性的证明和领悟。
  2. 他生此地却容身:在前生曾经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如今仍能在此安居。
  3. 上方僧在时应到:亭子上方的和尚,此时应该会来到这里。
  4. 笑认前衔记写真:他会笑着认出我,记得我曾经的样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峰北幽亭”与“上方僧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和尚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前生与今生的思考,探讨了灵性与存在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自我认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亭:象征宁静和思考的场所。
  • :象征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引导者。
  • 前生:引发对时间和存在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亭”位于何处? A. 南峰
    B. 东峰
    C. 北峰
    D. 西峰

  2. “他生”指的是哪个概念? A. 今生
    B. 前生
    C. 后生
    D. 未来

  3. 诗人希望能得到什么? A. 财富
    B. 证悟
    C. 权力
    D. 名声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证因亭》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灵性和轮回的探讨,而后者则是对孤独和乡愁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前题) 感皇恩 念奴娇(中秋独坐) 念奴娇(汉武巡朔方) 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望江南(过分水岭) 江城子 望江南 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 水龙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抚、张参、观文汪相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把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说咸道淡 人贫志短 鱼字旁的字 师结尾的成语 不胜杯酌 看菜吃饭 伐木 迂癖 五尺竖子 叙报 反犬旁的字 炮龙烹凤 捱牌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