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06:04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这首诗描绘了湘口馆的壮丽景色。九疑山的溪水奔流而下,河流在源头处蜿蜒回旋。水面开阔,波澜不惊,仿佛风雷都停息了。高阁在霞光中显得格外高耸,危楼依傍着山的曲折。如今的天空终于晴朗,细小的云朵也都散开。天高秋正,阳光直射,水面碧绿而无尘埃。远处渔夫在幽幽吟唱,孤鸿在空中哀鸣。美好的景境难道不让人快乐吗?但思虑却难以割舍。站在高处想要放松自己,反而让远方的思念愈发浓厚。归流的水流宽广无边,舟行其上,曲折而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柳宗元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期间,他被贬至永州,心中常怀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湘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的忧患意识与哲理思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清丽的山水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幽思与情感。诗中开篇即以“九疑浚倾奔”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奔涌与蜿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高阁和危楼,表现出高远的情怀与对自然的崇敬。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加细腻,秋日的晴朗与水面的清澈,渔父的吟唱与孤鸿的哀鸣,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
诗中“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境的享受与内心思虑的矛盾,仿佛在美丽的自然中,思绪又被远方的牵挂所缠绕。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令人深思。最后的“泛舟绝沿洄”一句,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感悟融合,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归属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这种景与情的结合,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展现了柳宗元独特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诗中“九疑浚倾奔”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水流的奔涌
B. 山的高大
C. 天空的晴朗
诗中“境胜岂不豫”的含义是什么?
A. 美好的景色让人快乐
B. 远方的思念难以割舍
C. 自然的宁静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
A. 渔父
B. 舟船
C. 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