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0:04
寄黎眉州
苏轼 〔宋代〕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在胶西的高处俯瞰西川,应该是在孤云落日的边缘。
瓦屋上寒冷的积雪像春天之后的白色堆积,峨眉山的翠绿扫去雨后的天空。
治经的人笑谈春秋学问,真正的贤士如今却少有像六一居士那样的人。
你以春秋之书受到欧阳文忠公的赞赏,而公自称为六一居士。
不如等到渊明归来,共同以诗酒来趁此流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眉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感。
《寄黎眉州》是苏轼在被贬至眉州期间写给友人的一首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高处俯瞰西川的景象,孤云与落日的意象交织,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壮丽的自然美。接着,诗人通过“瓦屋寒堆春后雪”的描写,传达出春天来临之际的寒意,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理想士人的思考,提到“治经方笑春秋学”,表达他对当时士人的失望,认为真正的贤士已经难以找到。这与他对欧阳修的赞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六一居士”身份则象征着理想中的人格。
最后以“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收尾,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分享生活的愿望,体现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兼具豪放与细腻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孤独中渴望与友人一同享受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六一居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欧阳修
C. 杜甫
诗中“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中的“春秋”指的是?
A. 季节
B. 书籍
C. 人名
诗人希望与谁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A. 朋友
B. 渊明
C. 自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