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黎眉州》

时间: 2025-04-26 22:30:04

诗句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0:04

原文展示

寄黎眉州
苏轼 〔宋代〕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白话文翻译

在胶西的高处俯瞰西川,应该是在孤云落日的边缘。
瓦屋上寒冷的积雪像春天之后的白色堆积,峨眉山的翠绿扫去雨后的天空。
治经的人笑谈春秋学问,真正的贤士如今却少有像六一居士那样的人。
你以春秋之书受到欧阳文忠公的赞赏,而公自称为六一居士。
不如等到渊明归来,共同以诗酒来趁此流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胶西:指地名,苏轼在此地作诗。
  • 西川:指四川,诗中指代的地方。
  • 孤云:漂浮的云,形容孤独。
  • 瓦屋:指用瓦片屋顶的房屋。
  • 寒堆:寒冷的积雪。
  • 峨眉:指峨眉山,著名的山脉。
  • 治经:指研究经典文献的人。
  • 六一贤: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诗人。

典故解析

  • 欧阳文忠公: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散文和诗词闻名。
  • 六一居士:欧阳修的号,表示其志向与生活态度。
  • 渊明赋:指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和文学成就,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眉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感。

诗歌鉴赏

《寄黎眉州》是苏轼在被贬至眉州期间写给友人的一首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高处俯瞰西川的景象,孤云与落日的意象交织,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壮丽的自然美。接着,诗人通过“瓦屋寒堆春后雪”的描写,传达出春天来临之际的寒意,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理想士人的思考,提到“治经方笑春秋学”,表达他对当时士人的失望,认为真正的贤士已经难以找到。这与他对欧阳修的赞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六一居士”身份则象征着理想中的人格。

最后以“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收尾,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分享生活的愿望,体现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兼具豪放与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胶西高处望西川:在胶西高处俯视西川的景象,预示着诗人身处高地,心怀远志。
  2. 应在孤云落照边:孤云与落日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3. 瓦屋寒堆春后雪:描绘冷清的景象,春天来临却依旧寒冷,反映内心的无奈。
  4. 峨眉翠扫雨余天:峨眉山的翠色,扫去雨后的阴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5. 治经方笑春秋学:对当时士人学问的失望,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寻。
  6. 好士今无六一贤:对贤士缺乏的哀叹,与欧阳修的对比体现出理想中的人格。
  7.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提到友人与欧阳修的关系,强调知识与品德的重要性。
  8. 公自号六一居士:说明欧阳修的身份,象征着高尚的志向。
  9. 且待渊明赋归去:渊明是理想中的隐士,诗人希望能与其共聚。
  10. 共将诗酒趁流年:表达生活的乐观态度,强调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云落照”形象地描绘出孤独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交织,形成丰富的意象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孤独中渴望与友人一同享受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象征孤独与飘逸,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春后雪:代表冷清的生活状态,暗示生命的无常。
  • 峨眉翠:象征希望与美好,反映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诗酒:代表生活的乐趣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六一居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欧阳修
    C. 杜甫

  2. 诗中“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中的“春秋”指的是?
    A. 季节
    B. 书籍
    C. 人名

  3. 诗人希望与谁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A. 朋友
    B. 渊明
    C. 自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豪放的生活态度,与苏轼的思考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寄黎眉州》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苏轼更关注于友情与人生的哲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自我归隐的快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他的时代》
  • 《宋词三百首》

相关查询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同德阁期元侍御、李博士不至,各投赠二首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与韩库部会王祠曹宅作 对雨寄韩库部协 示全真元常(元常,赵氏生) 京师叛乱寄诸弟 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上窍 荣华富贵 包含憨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计可生 反犬旁的字 省骑 包含册的词语有哪些 寸有所长 鳌里夺尊 酸悭 才调秀出 洋洋万言 难素之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