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9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
山上的明月随人而来,碧绿的浮萍在秋天的山影中分开。钓鱼的小船已经归去。桥外的我,诗情远离尘嚣。多少的荷花,却无法遮掩鸳鸯的冷寂。西风已定,令人怜惜的是那潘江的鬓发,恰好映在秦台的镜中。
作者介绍:史达祖,字君远,号天池,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秋季,诗人在山中独处,借景抒情,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秋季本身是一个象征凋零和离别的季节,通过荷花、鸳鸯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感伤。
《点绛唇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在秋天的山水之间所感受到的情绪。开篇“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以月亮和浮萍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恬静的氛围,展现了秋天的孤寂。随后“钓船归尽”则暗示了一种归去无门的无奈和孤独感。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结合,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一句,揭示了尽管景色美丽,但内心的失落与冷寂依然无法掩盖。荷花的美丽与鸳鸯的冷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孤独的主题。“西风定”则意味着孤独的加深,随着风的停息,诗人的思绪愈加沉重。最后“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更是通过潘鬓与秦台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整首词在清丽的意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复杂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月随人”意味着什么?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点绛唇 其二》的意象及情感,同时也能对古典诗词的美感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