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题付珠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4:34:09

诗句

初祖西来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

世间盲汉浑忘却,误向骊龙颔下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4:09

原文展示

奉题付珠二首 其二
初祖西来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
世间盲汉浑忘却,误向骊龙颔下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佛教的初祖西来时只指向众人的内心,真正的光明智慧就藏在每个人的胸怀之中。然而,世间那些盲目无知的人完全忘记了这一点,反而误以为要到骊龙的下颌去寻找(智慧)。


注释

  • 初祖:指的是佛教的初祖达摩。
  • 西来:指达摩从印度传入中国。
  • 指心:指引导人们关注内心的修行。
  • 大光明:象征智慧和真理。
  • 盲汉:比喻那些无知的人。
  • 骊龙:传说中一种神龙,象征外在的虚幻追求。

典故解析

“骊龙”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作象征,代表着某种高贵但虚幻的追求。这里的“骊龙颔下”暗示着人们在追求智慧时常常向外求,误入歧途,与初祖达摩所提倡的内心修行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晚号竹溪,南宋诗人,官至知州。刘克庄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常常探讨哲学和宗教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佛教思想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重要性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内心智慧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初祖西来但指心”强调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切智慧都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追求。诗人用“胸襟”来象征心灵的宽广与智慧的深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后两句则通过“世间盲汉浑忘却”揭示了人们的迷惘与无知,暗示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只会导致误入歧途。这个“误向骊龙颔下寻”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智慧时的盲目与愚钝。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祖西来但指心:佛教的初祖达摩从西方传来,真正的教义是指向内心。
  2. 大光明藏在胸襟:内心深处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光明。
  3. 世间盲汉浑忘却:世间的无知者完全忘记了这一点。
  4. 误向骊龙颔下寻:错误地去追求外在的虚幻事物来寻找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光明”,表达了内心的觉悟与外在追求之间的对比。
  • 对比:将内心的修行和外在的追求对立,突出内心智慧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内心的修行和智慧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虚幻事物所迷惑,而是要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祖:象征智慧的传承和佛教的精神。
  • 光明:象征真理和内心的觉悟。
  • 盲汉:象征无知与迷惘。
  • 骊龙:象征外在的虚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初祖西来但指心”中“初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释迦牟尼
    • B. 达摩
    • C. 菩提达摩
    • D. 李白
  2. “大光明藏在胸襟”中的“大光明”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 D. 名声
  3. 诗中提到的“盲汉”是指什么?

    • A. 有智慧的人
    • B. 无知的人
    • C. 学者
    • D. 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登高》 - 杜甫
  3.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奉题付珠二首 其二》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强调内心的感悟与思考,前者注重佛教思想,后者则是对乡愁的深情思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徐藕香夫人 祝英台近·案瓶桃花零谢,倚此惜之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自题画木芙蓉 祝英台近 其五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 祝英台近 送王江华二首 其一 祝英台近 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厄字旁的字 恩润 石筵 黹字旁的字 分星劈两 三框儿的字 鼻字旁的字 鱼升龙门 速末水 大戒 步开头的成语 口口声声 合秀 车笠之盟 包含棋的词语有哪些 木坏山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